星岛日报采访性空长老获开示大乘佛教修行要义

 

发布: 2014-07-18 19:15:54   作者: 性空长老   来源: 湛山精舍   

 

  此文是在一九八四年性空长老接受星岛日报采访时阐明大乘佛教的修行方法对现代生活生活的启示

 

  我们的教主释迦牟尼佛,舍弃了他的王位,出家修行成道以后,就在印度各地宣扬他在菩提树下证悟的真理,并不是一件什么奇怪的东西,也没有什么奥秘的事情。就是无人先前一念清净心,清净心就是佛性的本体。从来也不生,从来也不灭,有生有灭的是形象,无生无灭的才是本体。有形有相的物质才受生死,无形无相的本体是超生死的。

 

  如同我们现在四大假和的身体是有形有相的,所以每个人就受生死的缠缚。觉性是无形相的,所以就没有生死。我们觉悟了世界上的一切万有都是因缘假和而有,而且刹那刹那的变化不停。人生不过几十寒暑,好似夜间一场梦,转眼就过去了,没有什么可贪求的价值。借着有限度的光阴,最后多多修学自己的觉性,多做利益众生的善举,比沉醉物质贪求享受好得多。所以佛说:“诸法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最可惜的是我们每个人的清净佛性,都被六尘所染,本具的光明妙有都不能显发,随着自己的色身受生死,流转六道,永无了期。大家想想是不是很冤枉呢?是不是很苦恼呢?

 

  现在我们明白了佛陀无上的真理,能够依理实践修行,慢慢地证到佛陀的妙有境界,我们一样可以断除烦恼,超出轮回,早证菩提。

 

  中国的佛教在隋唐时代是非常的昌盛,当时的高僧依着佛陀所说的经典,创设各种不同的宗派,但是法门虽然不同,证悟菩提是永无一致的。

 

  一、禅宗——佛陀的禅定,是各宗共同的修法。就是将心专

 

  注一境,不令散乱,慢慢地就可以入定。等到功夫成就,可以豁然开悟——就是明白自己的心。

 

  到了六朝刘宋时,南天竺菩提达摩来到中国,创立了禅宗。禅宗的要旨,佛陀所留的教典,都是说明了脱生死达到彼岸指南碑。依他的的教理修行方能成佛,如果以指当月那就错了。为了扫除文字的障碍,宣导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禅宗。

 

  二、净土宗——是在东晋慧远大师所创立,地点是中国的江西庐山,当时参加的共有一百二十三人,其中有法师、居士,其中最出名的十八人,世称【十八高贤】。佛陀特别为末世众生根器浅薄的留下净土法门,教人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发愿往生极乐世界,修学净土法门,不论智愚都能成就,只要称念一声佛号名,一生不断,兼持五戒,广行十善,一定能生佛国。因为阿弥陀佛发过四十八大愿,每一愿都是为众生往生佛国而发的。慧远大师圆寂后,历代高僧都是宣导净土法门。尤其唐代善导大师发扬光大,中国那时就有了【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说法,到如今修持念佛的人依然很度。此宗有《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是专门说念佛的道理。

 

  三、律宗——是汉传佛教宗派之一,以研究和修持戒律为主,着重研习毗奈耶及传持佛教戒律、严肃佛教戒规而得名。实际创始人为唐代高僧道宣。因其理论依据《四分律》,也称四分律宗。因道宣律师最后在终南山修行,律宗也称南山律宗或南山宗。道宣律师的再传弟子鉴真曾在扬州大明寺主持律宗道场,故大明寺就成为律宗祖庭。由于此一宗的盛行,中国僧人们在修学大乘的戒定慧三学中,仍然重视出家声闻乘的戒律。戒律有声闻戒、有菩萨戒,这里所讲的律宗,是依声闻律部中的《四分律》,由终南山道宣律师一系所立的律宗。就戒条戒相说,有五戒、十戒、具足戒之分。五戒是出家,在家佛弟子共持的戒;十戒、具足戒是出家弟子的戒。各部律藏不只是戒相和制戒因缘,更大的部分是僧团法规、各种羯磨法会议办事、出家法、授戒法、安居法、布萨法、衣食法,以及日常生活小事,都有详细规定。

 

  四、密宗——佛陀说法,有显密二教,其文其义,秘密难晓,故称密教。毗卢遮那如来,在摩醯首罗天金刚法界宫,为金刚薩埵诸大菩萨说真言法,后弟子金刚薩埵录出,藏于南天竺的铁塔中,后有龙猛菩萨在佛灭后八百年间,开此铁塔,亲晤金刚薩埵而受大法,传于龙智,龙智再传善无畏,金刚智,不空。在唐代来到中国传授此宗。

 

  五、华严宗——唐代杜顺和尚依《华严经》创立的法法界观。本宗的义理,无尽缘起,此内依心所显发,心的作用是不可思议的,广荡虚寂,全包法界,孕育万有,一切法互为缘起,重重无尽,一多相容,大小互入,一即万法,万法即一,容通周遍,不相妨碍,如帝网天珠,互相映照,此名法界缘起。

 

  六、三论宗——三论宗是中国隋唐时代佛教宗派。根据印度龙猛菩萨《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百论》三部论典创宗而得名。在中国佛教史上,三论宗并不是一个实质的宗派,只要是研究三论宗旨的,都可称三论宗。又因其阐扬“一切皆空”、“诸法性空”而名空宗或法性宗。秦.鸠摩罗什传译《三论》,盛倡龙猛、提婆之学,为创立三论宗奠定了理论基础。

 

  七、法相宗——此宗是佛灭度后九百年间无着菩萨从弥勒菩萨传出《瑜伽师地论》,及世亲菩萨的《唯识三十颂》,及六经十一论。此宗修行法门是五重唯识观,第一是谴虚存实观——即消除遍计所执的虚妄计度,而存依他起及圆成实性的实体。第二是舍滥留纯观,即是舍除杂滥的外境,而存留纯的内实。第三是摄末归本观——即从见相一分的支末作用上,摄归自证分的本体。第四是隐劣显胜——既是隐心所得劣而显王得胜。第五是谴相证性观——即谴差别的事相,而证无差别的理性,也就是谴去一切法相,证入一切法性。

 

  八、天台宗——北齐慧文禅师读《大智度论》悟道,即中论的因缘所生法,我说既是空,义名为假名,义是中道义,随悟入一切法,一切法当体即空、即假、即中的妙理,而立一心三观的修行法门。他的弟子智者大师证悟到法华三昧后,到中国的天台山讲法华玄义,以摄教相。演法华文句,以解名义,述摩诃止观,以资观行,再以五时八教判释佛陀在圣教,无一不尽。

 

  天台宗修行的办法就是三止三观:

 

  一、 是体真止;二、方便随缘止;三、息二边分别止。

 

  三观就是空观、假观、中观。最简单最容易的修法,做好之后以不思议心,观现前的不思议境,妄念自然消除,清净心自然显发。

 

  我们的心有种种的不同,现在先研究真妄二心:

 

  一、是真心,就是现前的不分别心,非善非恶,超脱根尘,当吾人一念不生,万物寂然的时候,那种现量境界才是我人的真心,唯有意会,不可言宣。

 

  二、 是妄心,就是吾人的分别心,能善能恶,常常攀缘内外

 

  的一切境界,见到好的就生贪心,见到坏的就起憎恨心,非好非坏的就生痴心。此心生灭不停,虚幻不真,所以名为妄心。

 

  修学佛法的人,最重要的是常常的观心,不要生妄心,以无分别智观现量的境,体达妙明清净的心体,遍十方界凝然不动。吾人之心,与十方虚空同体,不动不摇,妙境现前。若有妄念生起,及时回光返照,则妄心自减,所以倓虚大师讲:“不怕念其,但怕觉迟”。久习此法,则清净心常现前,可以连出三界,早证菩提。

 

  在八大宗派中,其共同的特点就是同时兴盛于隋唐盛世。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在中国经过五六百年的发展,到隋唐时进入了创宗立派的新时期。这些宗派各具独特的教义,教规和修持方法,他们的思想体系中,都融合吸收了大量的传统思想和方法。中国化佛教各宗派的建立,标志着佛教在中土的发展进入了鼎盛阶段。释迦牟尼佛在印度说法,本无高低深浅之说,但因众生根器不同,而有差别,在八宗的修持者中都曾出现过历代祖师大德和大成就者。正所谓:“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由此,我们学佛者对八宗不能有厚此薄彼的思想,作为修学佛法的人士,要根据自己的根器和因缘修学不同法门,任何一个法门,只要让我们的身心得到安定和清净,就是一个最好的法门。因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所以佛有八万四千法门,每一个法门都是指引众生返璞归真、转识成智、转迷成悟、转凡成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