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2009-05-30 18:46:00   作者: 性空长老   来源:    

 

性空长老观世音菩萨圣诞开示


观世音菩萨圣诞化世因缘


惟净恭记


     【笔者按】欣逢庆祝观世音菩萨圣诞的殊胜因缘,恭请性空长老开示「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希望大家从中得到更多的启发、感应和实践观音法门的愿力;祈愿已经信仰观世音的人更加虔诚笃信,也使尚未信仰观世音的有缘人藉此因缘而得度,共沾法益,热恼消除,清凉自在。

     今天是佛历二五五二年二月十九日,是观世音菩萨的圣诞良辰,湛山精舍启建观音法会一永日,礼拜大悲宝忏,恭诵〈普门品〉,大众异口同音,一心称念「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圣号,祈愿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加被,回向世界和平,人民安乐,各位护法居士福慧增长,身心安泰,合家平安,阿弥陀佛!

     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

     观世音的信仰在中国、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各地,家中多数都会供奉观世音菩萨的圣像;在西方社会里,中西佛弟子大部分都相信有观世音菩萨的存在,虽然有些还未信仰观世音的人,当他们在临危遇难的时候,也可能会直觉地称念一声「南无观世音菩萨」的圣号来求救助。一般人对观世音菩萨的认识,大概都知道观世音是大慈大悲,有求必应的大菩萨。从世界各地古今佛教美术的雕塑及绘画艺术精品中,尤以观音圣像,占有多数的比例,由此可见,民间特别重视观世音菩萨的信仰,所以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这两句民间的流传,可知观世音菩萨在佛教徒心中的地位只仅次于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以何因缘,观世音菩萨具有如此崇高的声望,成为普罗大众供奉、信仰的对象呢?

     在法会中,我们刚才把〈普门品〉恭诵了一遍,大家应当已了解到观世音菩萨的神通妙用、大慈大悲、无量无边。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会有这么广大的神通愿力慈悲济世、应化利生呢?祂这个不可思议的功德是怎样修来的呢?祂又如何示迹降生人间呢?

     <!--[

     十方诸国土,无剎不现身

     在佛经中有说到观世音菩萨示迹人间的资料很多,就以佛陀在灵鹫山的法华会上,观世音菩萨是八万多位大菩萨之中甚为最重要的大菩萨之一。观世音菩萨不单只是与世人有缘,亦忙于往返诸法界中,救度六道众生。众生虽具足妙性,但被烦恼迷惑,业力所缠,无法显现,故受轮回诸苦;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普门示现千万应化身,无非对机说法,因病与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开导六道众生情迷。

     称念圣号,无量功德

     1. 观音古佛 … 正法明如来

     据《大悲心陀罗尼经》释尊对阿难说:「此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神威之力,已于过去无量劫中,早已成佛,号正法明如来。大悲愿力为欲发起一切菩萨安乐成熟诸众生故,现作菩萨。汝等大众 … 皆应恭敬、常须供养。专称名号,得无量福,灭无量罪,命终往生阿弥陀佛国中」。今天我们称念的观世音菩萨,其实在无量劫以来早已经成了佛, 观世音菩萨与娑婆世界特别有缘,倒驾慈航,以菩萨身示现人间,协助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随类化身救度一切有缘的众生。

     2. 观音名号的由来:

     观世音菩萨在梵文佛经中为「阿缚卢枳帝湿伐逻」(Avalokitesvara), 照梵文原义可译作「观世自在」、「观世音自 在」。 在中国则有鸠摩罗什的旧译为「观世音」,玄奘的新译为「观自在」,略称为「观音」。

     观世音与观自在所代表的意义是什么?

     一﹒「观世音」名号含有悲智双运的意义:

     1). 依据《法华经.普门品》所说: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在〈普门品〉经文中说:以何因缘,名观世音?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

     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

     在我们这个苦难人生的当中,烦恼多、病痛多的娑婆世界中,凡遇到八苦、七难或三毒等诸苦恼时;若众生因「闻」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以身、口、意三业清净,一心称观世音菩萨的名;这个「闻」是指众生听闻观世音的名字,而观世音菩萨亦听闻众生呼救的音声,彼此由于耳根所闻,观世音菩萨与求救的众生相闻、互应;于是才能融通、感应道交,寻声救苦之妙用。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观世音菩萨的「观」字,是菩萨能观之智能;「世音」是菩萨所观的境界,因此,观世音能「观」察「世」间苦恼求助的「音」声,依菩萨大悲心本愿,正如在《楞严经》卷六中说,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遍尘剎」去满众生所祈求,消灾免难,拔苦予乐。这种广大无边的神通妙用,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最初修耳根圆通法门,所以大慈大悲观世音有这种不可思议的功德,寻声救苦,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度人舟。

     2). 依据《楞严经》卷六说: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

     观世音菩萨在楞严会上向释尊和诸大菩萨报告「耳根圆通」法门,圆满修行的过程和道理。祂最初的修行法门是从「闻、思、修」入手,从闻性(清净如来自性)发起思惟的观念,从闻上修行;是无论听闻到什么声音,保持现前一念不生不灭的闻性,不被声音所转。保住观念反闻自性,因为闻性 之中是没有分别心和没有分别 识,耳根不向外闻而是向内自闻耳根中能闻的自性,久而久之,做到「动静二相,了然不生」,由此不会被外境的毁誉或称讥所牵引,心不动就无妄想。观世音就是修反闻闻自性而能观察,分析世间的音声是虚妄不实, 而不为所动,入于如如不动的大解脱境 界,这就是「观世音」名号得名的由来。

     3). 依据《悲华经》卷三: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能免斯苦恼

     据《悲华经》记载观世音的本生,是在过去无量劫前,宝藏如来住世,观世音其时生为转轮圣王无诤念(阿弥陀佛前生)之长子,名「不眴」,与父同归信和供养宝藏如来,随宝藏如来出家之后,并在宝藏如来前发菩提心,立下誓愿说:「我观地狱众生多苦恼,人、天有心垢,故常堕三恶道 … 我一切善根,尽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愿我行菩萨道时,若有众生受诸苦恼恐怖之事,退失正法,堕大暗处,忧愁孤穷、无救、无依、无舍者,若能称念我名,为我天耳所闻、天眼所见,是等众生若有不能免斯苦恼者,我终不成正觉。」

     发愿后,宝藏如来赞叹不眴王子的悲心大愿,为他授记:「善男子!汝观天人及三恶道一切众生,生大悲心,欲断众生诸苦恼故,欲断众生诸烦恼故,欲令众生住安乐故,善男子,今当字汝为观世音。」

     二﹒为什么「观世音菩萨」又名「观自在菩萨」?

     「观自在菩萨」名号是由唐玄奘法师的新译,是出于法师执笔翻译最流行的《心经》的头一句:「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观自在菩萨」,根据梵文「阿缚卢枳帝湿伐逻」的中文翻译原义,含有「观照纵任」的意思,也就是观照万法而任运自在解脱的意思。

     现引述倓虚老法师的话来作一解释,他老人家说:「观自在菩萨,是以所证的果立名,所谓观者,乃为一切修行第一的要务,盖世间法与出世间等法,唯仗此一观念成功。若无观念觉照工夫,任作何时、及修何法,皆不能成就 … 无对相,乃就是“观自在”三字耳 … 观自在的“观”者,属般若德,“自在”者,属解脱德。」观自在菩萨在因地修行时,是以观照的工夫入门,依般若智观照,证果而得到解脱自在,乘愿任运自在,化身周遍十方,慈悲济世,因而名观自在。

     我们常诵读的〈普门品〉内容重在观世音菩萨的化迹随机示现,以无碍自在神通,是无类不现,无机不应,对众生实际生活的苦恼困境助以救度;而在《心经》,观自在菩萨的修行法门中,是以般若智能,观照宇宙人生的缘起性空,世间的一切都是空无自性的,无有一个实实在在的我,从而去除心里的一切人、我、法执;观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都自在;人生自然豁达开朗,无忧伤苦恼的缠缚,从而达于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的境界;实践「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济世利物的精神。

     结语叮咛

     生命意义的领悟和修证,都呈现在上述观音法门之中;若能实行实作,便有助于生活品质的 提高及精神心理健康的成长。在此,我衷心的希望在座各位都能以观世音菩萨为榜样,见贤思齐;我们修行就在日常生活当中,除了拜观音、念观音、求观音之余;更应进一步发心自己学做观世音、观自在菩萨,无我无求,以至诚至敬的欢喜心,随缘随份将观音菩萨千手千眼的大慈大悲和大智能付诸实践,勤修六度万行,广种善因,共证菩提,这才是今天大家庆祝观音圣诞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