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名相名词解释:一源

 

发布: 2023-01-31 18:37:32   作者: 明沙門一如等奉敕集註   来源: 大藏经   

 


 

【出处】

 


 

  本词条出自《三藏法数》。三藏法数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本书系辑自大藏经典中诸法数之名词,依增数法类编撰而成。名目起自‘一心’,终于‘八万四千法门’计收一五五五条,每条并附有略解,凡出于某经某论或某某撰述者,皆详注于各条之下;若遇各家或各宗派说法不同,则征引诸家之异说,内容极为详备。民初黄理斋据该书另编通检一册,将一五五五条中所引之各类名词,一一析出,令初学者方便检阅。

 


 

【古文】:

 


 

  一源(出华严经随疏演义钞)者。甚深法界之体也。此体不变不迁。非真非妄。因随缘故。有真有妄。若随法性净缘。则能出生诸佛之法。若随无明染缘。则能出生众生之法。染净之缘虽别。法界之体无殊。譬如流水。流虽清浊有异。所出之源是一也。

 


 

【译文】:

 


 

  “一源””出于《华严经随疏演义钞》。一源指的《华严经》开演的法界的极为深邃的本体。这个本体没有变化和迁移。既不是人们认知中的真实,也不是虚假。然而因为体现在众生的因缘果报上而表现出世间上的种种的真实和虚妄。如果能够随顺这法性从而能够清净所有因缘,这种本性就能够生出诸佛的法。但如果众生随顺无明①和种种杂染的烦恼因缘,这个本体就生出众生的种种虚妄烦恼的世界。虽然诸佛和众生有清净因缘和杂染因缘的不同,然而这个本体不管是在诸佛和众生来说本无差别。如果用流水来作比喻,虽然不同溪流的水有混浊,有清净的差别,但是都是从同一个水的源头而来。它们的根源是同一个。

 


 

【注释】

 


 

  ① 无明(梵语:Avidyā,巴利语:avijjā),又叫做无明支,佛教术语,名烦恼的别称,为明的相反词;为十二因缘之首位,一切苦之根本。因对法界不如实知见,所以造作颠倒的行为;即闇昧事物,不通达真理与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状态。亦即不达、不解、不了,而以愚痴为其自相。泛指无智慧、愚痴。俱舍宗、唯识宗立无明为心所(心的作用)之一,即称作痴(梵语:mo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