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禅的历史故事

 

发布: 2016-04-04 19:17:54   作者: 心澄大和尚   来源: 本网讯   

 



 

  • Default
  •  





     

      禅,启始于释迦世尊。释迦牟尼佛原为印度迦毗卢卫国王子,出家行六年苦行,仍未解脱,于是来到尼罗河菩提树下敷吉祥草,开始禅坐,终觉大彻大悟,成就佛果。开悟后的释尊,设种种方便,开示悟入,以成就他的大事因缘——广度众生。

     

      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当时大众皆默然不解其要领,唯独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世尊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这就是禅宗所说的「拈花微笑」公桉,也就是释尊与迦叶的大法授受。 在这拈花微笑心心交照之间,迦叶尊者也就成为传禅的第一祖,并敕阿难副二传化,即第二祖,无令断绝,并说偈曰:「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无,今付无法时,法法何曾法」。

     

      说完偈后,再告迦叶:「吾将金缕僧伽黎衣付与汝,转授补处至慈氏佛出世,勿令朽坏。」迦叶开偈,头面顶礼说:「善哉,善哉,我当依敕,恭顺佛教」。

     

      禅的始传,自释尊与迦叶间授受以后,二十八传到菩提达摩,形成了直指单传的禅宗,菩提达摩为中国禅宗初祖。

     

      菩提达摩,南印度人,是南天竺相至王的第三子。因二十七祖般若多罗至他们国中传受,国王供养,说法王宫,乃得相见,后随出家。般若多罗去世后,达摩大师尊从师父遗教,在印弘化六十馀年后,观震旦因缘成熟,行化时期以至,故先辞别祖塔,次告别同参,后到王宫辞行,慰而勉曰:「当勤修次业,护持三宝」。王闻大师言,涕泪不能留,即为治装,恭率亲戚,臣属送至海岸。 国人观后,皆泣下而别。

     

      达摩在海上经过三年,来到中国南海。时当梁武帝普通元年(西元520年)广州刺史萧昂,以礼迎接,上表奏闻武帝。帝览表后,遣使持诏迎请到首都。

     

      既至皇宫,诏大师陪坐正殿。帝乃问曰:「朕即位以来,当造寺,写经,度僧,不可胜记,有何功德?」师曰:「并无功德」。帝曰:「何以无功德?」曰:「此但人天小果,有漏之因,如影随形,虽有非实。」帝曰:「如何是真功德?」答曰:「淨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以世求。」帝又曰:「如何是圣帝第一义?」师曰:「廓然无圣。」帝曰「对朕者谁?」师曰:「不识。」帝不能领悟。祖知机缘不契,然后离开南京去北魏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而坐,终日默然。人不能测,称之壁观婆罗门。

     

      洛阳有位出家人,名叫神光,久居伊洛,博览群典,未尽妙理。及闻达摩大士,风范尊严,住止少林,遂去参拜,神光虽事侍周到合礼,祖常端坐面壁,未始为语,光自感曰:「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肌、佈发掩泥、投严饲虎。古常如此,我今何人?」。时值十二月九日夜,天下大雪,神光坚立不动,积雪过膝,立愈恭敬,祖愿而泯之,问曰:「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神光悲泪横加说:「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法门,广度群品。」祖曰:「诸佛无上妙法。」虽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难忍能忍,尚不得至,此微劳小效而辄求大法,光闻师诲励,潜取利刀,自断左臂,置于师前。师知是法器,乃曰:「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躯,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光曰:「诸佛法印,可得闻乎。」师曰:「诸佛法印,非从人得。」光曰:「我心未甯,乞师与安。」师曰;「将心来与汝安。」曰:「觅心了不可得。」师曰:「与汝安心竟。」神光由是有所契悟,祖遂易名曰慧可,达摩大师遂将僧伽黎衣和宝钵传给二祖慧可。所谓「内传法印,以契证心。外付袈裟,以定宗旨。 ”

     

      北齐天保二年(西元551年),有一居士年龄四十,不称姓名,趋前礼拜二祖慧可大师说:「弟子身缠风恙,请和尚忏罪。」可大师说:「将罪来与汝忏。」居士良久云:「觅罪了不可得。」可大师说:「我与汝忏罪竟,宜依佛、法、僧住。」居士说:「今见和尚已知是僧,未审何名佛法。」可大师说:「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僧宝亦然。」居士说:「今日始知罪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如其心然,佛法无二也。」慧可大师非常器重,即为剃髮,取名僧璨,亦将正法眼藏付于僧璨为三祖。

     

      隋开皇十二年间,有沙弥道信,年始十四,前来礼拜三祖僧璨「愿和尚慈悲,乞与解脱法门。」三祖璨大师说:「谁缚汝?」对曰:「无人缚。」璨曰:「为何来求解脱乎?」信于言下大悟,愿以弟子礼事祖。服劳九年,璨大师乃付衣法,便将过去如来大法眼藏并其衣钵传与道信,道信大师遂为禅宗四祖。

     

      唐武德七年,四祖道信大弘所得之法,四方学士云集法筵。一日往黄梅县,路逢一小儿,七岁左右,骨相奇秀,异乎常童。祖因问曰:「子何姓?」答曰:「姓即有,非常姓。」祖曰:「是何姓?」答曰:「是佛姓。」四祖曰:「汝无姓耶?」答曰:「性空,故无。」祖预设为法器,即愿侍者道:「此儿非凡之器,后当大于佛事。」遂请允其父母捨为弟子,祖为剃度,名叫弘忍。过了一段时间对弘忍说:「昔如来使正法眼藏转至于我,我今付汝并前祖信物衣钵,今传于汝,无使断绝。」故弘忍大师为禅宗五祖。

     

      五祖弘忍大师嗣法后,住破头山,教化大盛。是时天下慕其风者,不远千里而趋之,学者称为东山法门。

     

      唐咸亨中(670年)有一居士,姓庐名慧能,自新州来参五祖。祖问曰:「汝从哪裡来?」慧能答曰:「从岭南来。」祖曰:「欲须何事?」能曰:「但求作佛。」师曰:「岭南人无佛性,若为得佛?」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无南北。」祖师知是异人,乃呵曰:「去槽房!」经八个月,祖知其机已熟,乃召集座下大众,教令各人,试呈得法偈语。

     

      首座神秀偈曰:「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慧能大师和偈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呈上偈后,慧能回房,五祖弹指三下,示意其于三更入五祖室。五祖複因其初悟「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语。慧能顿然大悟,遂对五祖说:「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何期自性,本自清淨;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不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五祖知慧能已悟本性,谓慧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于是传衣法给慧能大师,而为禅宗六祖。

     

      六祖大师止传衣钵,而别传于道。禅由此而大行于世,禅风遍于宇内并逐步演成五宗七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