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要义(十三)

 

发布: 2017-09-12 20:27:02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第四种含义就是「法」。

 

  释迦牟尼所说的经还有一个含义就是「法」。什么是法呢?法就是法则,就是一事物的规律。释迦牟尼所讲的道理都是在阐释宇宙人生的真理,所以,佛法遍一切处,无处不是佛法。释迦牟尼讲这个法,并不是指定某一个地方、某一个法,没有局限性;不是说中国人才可以研究佛法,印度人才可以研究佛法,佛法只在东方不在西方,不是的。「法法皆是佛法」。我们只要有金刚般若智慧的话,就可以在每一个法里面悟到佛法的道理,这就是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另外一个特点,他真正能够证悟到诸法实相,他才有这个妙用。所以佛法无边就是这个道理,你真正明白佛法以后,世间、出世间所有一切法里面都有佛法。

 

  佛法不局限,我们佛教徒到其他宗教寺庙、教堂,我们不会忌讳的。为什么呢?佛法遍一切处,最重要你的心会不会去悟?会不会去了解、去明白。我们做一个佛教徒,是一个自在解脱的佛教徒,我们没有局限性,没有觉得哪一个地方该去,那一个地方不该去。为什么呢?因为佛法遍一切处,无论他是信仰什么宗教,无论他是来自那一个国家,哪一种文化,哪一种肤色,他心中都有佛性,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每一个人的佛性都是平等。所以,我们对于无论什么人,我们都会平等看待。不会觉得我是佛教徒我高你一等,你不是佛教徒我歧视你,不会这样子。佛教里面说,要把所有一切的众生当成未来的佛,在《华严经》里面有一个常不轻菩萨,对任何人都恭恭敬敬,这就是我们佛教的精神,所以释迦牟尼所讲的道理,就是一切法的根本,代表了一切法,一切法即是佛法。

 

  接下来第二,我们讲「显体」。

 

  我们刚才讲天台宗的「五重玄义」,第一是「释名」,第二是「显体」,我们要看看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它显的是什麽体。隋朝的智者大师他看了《金刚经》,他说《金刚经》的体是什么呢?「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作为《金刚经》的体,也就是说一部《金刚经》里面非常重要的一句话。「若见诸相」,这个诸相,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千差万别的相,你看到千差万别的相,知道这个相非相。什么叫非相?外面所有一切法的相,没有永恒性、固定性、参与性、主宰性,所以我们说它是一个非相。

 

  这个「如来」是双关语,第一个意思是证悟到你诸法的实相、理体,就是你的佛性;另外一个意思呢,就是我们所讲的释迦牟尼佛,若你真正要见到释迦牟尼佛,你要悟到「若见诸相非相」,当下你就可以见到释迦牟尼佛,乃至阿弥陀佛、药师佛;同时证悟到你诸法的实相,你的本体,你的空性,或者你的如来藏妙真如性。所以这句话非常重要,大家要记住。

 

  明朝的蕅益大师讲:「实相常住,是为本经之体。」《金刚经》里面的体是什么?「实相常住」。实相就是诸法的实相,所以实相,无相,无所不相。实相,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东西叫做实相,那就错了,那又执着了,那不叫实相。实相是无相,为什么无相?就是我刚才所讲的,世间所有一切法没有永恒性、固定性、参与性、主宰性,所以非相。在非相的同时,无所不相,事间所有一切法,离不开这个实相,因此蕅益大师说:「实相常住」。为什么说常住呢?因为实相是一个无相,无所不相,所以是攻不破的,因为它没有生,也没有灭,没有来,也没有去,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相」叫实相。所以叫「实相常住」。这就是实而不实,不实而实的意思,叫实相常住,作为《金刚经》的体。

 

  谛闲老法师在解释《金刚经》的时候说:「第一义空」为这部《金刚经》的体,「第一义空」也是讲诸法的实相,或者是讲真谛,所以第一义空作为《金刚经》的体。

 

  以上三位高僧大德虽然在用词、说法方面不一样,但是义理是相同的。一切大众经典皆以诸法实相为体,我们这一部经当然不例外,也是以诸法实相为体,所以《金刚经》的主体为「生实相 」,这个「生」是有特别意义的,「生」是什么意思呢?「生者,现前之意。」生,没有一个实实在在的生,生只是一个过程,所以生者现前之意。我现在看到你了,现在你在生存了,所以生者现前之意。那么什么叫「现前」呢?「由心清净」,因为你的心清净,所以你现前了。为什么这个实相会生出来呢?就是因为你的心清净,实相现前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