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欣慰是布施

 

发布: 2016-01-18 16:22:51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 Default
  •  


     

    (图)达义法师

     

      

     

      有的人虽然每天赚了很多钱,家中的物质享受也应有尽有,但心中依然空虚、烦恼不安,这是什么缘故呢?从佛法的角度来讲,都是因为这些人贪心太重, 钱越多越觉得不够用,他们心中每天所想的是,如何得到更多的金钱和物质的享受,而很少会想到行布施去帮助社会的慈善功德事业,去救济穷人、病人或兴办教育。正因为贪财的人只顾自己钱包的多少而每天患得患失,又担心钱财会被他人骗走或偷走。因此即使拥有很多金钱,但活得不快乐。相反的,另外一些人,智慧比较高超,他们认为钱是社会的财产,不断地在人们手里流动, 今天可能是我的钱,但明天或者会流到其他人的手里。究竟谁是钱的主人呢?

     

      唯有将金钱用在有意义的地方,才能显示金钱的价值。什么叫做有意义的地方呢?比如说,改善自己及家人的生活条件、关心孩子的教育、做好自己的生意。再者,就是发心做慈善事业,将自己所得的一部分钱回馈社会,布施给一些值得关怀的慈善团体,这样做,我们的心才会更加欣慰和安乐。

     

      什么叫做布施?

     

      布施是一种付出,付出自己喜爱的、舍不得的金银财宝,去做一些自己觉得值得的慈善事业。

     

      为什么要布施?因为人是群体的生活,人与人之间有着十分紧密的关系。我们每个人的衣、食、住、行都是依赖其他人的智慧和辛劳,才有因缘享受到眼前的一切。如果其他人的生活出了问题,就会影响到我们自己的正常生活。比如说,中国四川汶州大地震,死伤人数甚多,当我们闻知如此惨重的天灾, 自然会生起怜悯之心,同时也会为了我们自己的健康和安全而伸出援手。如果地震灾区没有妥当处理,将来便会出现诸多问题,例如:

     

      一、病菌扩散与传染;

     

      二、受灾者易患有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

     

      三、灾区的青少年如果失去学校的教育,将来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四、灾民无家可归,四处流浪。

     

      这些不堪设想的后果都可能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和恐惧,世人明白以后,才能慈悲地喜舍。正如佛陀教导我们说:“帮人是在帮自己。”

     

      布施是在修福德

     

      佛经上说:“布施得福德”,此话怎讲?佛陀常说:“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我们现前所拥有的一切都是每个人自己以前的修心积德而来。富贵都是因以前布施穷人、供养三宝的果报;而贫穷也是因从前自私自利不肯布施的结果。在《三世因果经》里说:“贫穷从悭贪而来,富贵从布施中来。”

     

      由此可知,不但现在富有的人要布施修福,贫穷的人也要谨记,布施是可以改变命运的另外一种方法。

     

      在佛经里有一段贫穷人布施得富贵的故事。从前有一对贫穷的夫妇,每天十分辛苦地工作而赚不到钱。有一天,丈夫看到有钱人买了很多东西到寺院去供佛斋僧,自己也想去寺院布施,但口袋里没有钱,心里非常难过,回到家里, 坐在椅子上闷闷不乐,太太十分不解地问她的丈夫:“是什么事情令你如此难过?”

     

      她的丈夫回答说:“唉!看到别人满心欢喜去寺院布施修福,而我却穷得连去寺院做布施的机会都没有!”

     

      妻子便安慰他说:“别担心,你把我卖了,卖来的钱便可以布施供养了。”

     

      丈夫伤心地说:“如果把你卖了,我不是更加难过吗?”

     

      于是妻子想了一会儿说:“我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干脆我们一起卖身为奴。这样不仅可以供养,还可以相依为命,一起修行。”丈夫觉得此法不错,于是夫妻俩向一家有钱人借了一笔钱,并许下诺言,限定在七天内还清,否则他们必须永远在这个富人家当奴仆。

     

      贫穷的夫妇得到钱以后,虔诚地筹备供佛及斋僧的法会,经过六天的辛苦和操劳,终于办妥法会的事务,没有想到国王也要在同一天举行法会,但寺院的法师们都认为应该把机会让给这对穷夫妇。国王知道以后,以为有人故意阻碍他的善举而很不高兴地说:“是什么人竟敢跟我争日子!”于是立即命令他们改期,但这对贫穷的夫妇却是坚持不改。

     

      国王心中大为不解: 是谁敢违王命?于是召见夫妇俩人,要他们说出原因。这对贫贱夫妻就把详情如实地禀告国王,并恳求国王说: “我们今生如此贫穷,就是因为过去不懂布施修福,这辈子恐怕只剩下这一天还能自由作主,以后再也没有机会了,祈请国王慈悲成全小民。”国王听完这对穷夫妇的话以后,被他们的真诚发心愿卖身为奴的事所感动,不但准许他们如期举行供佛斋僧的法会,还划了十个村落让他们居住和管理,并赏赐诸多财宝,以此嘉奖他们行善积福的诚心。

     

      布施的种类

     

      布施有三种:

     

      第一种叫财施:以财物去救济疾病贫苦的人;

     

      第二种叫法施:以人生的智慧去劝人止恶修善,净化他人的心灵;

     

      第三种叫无畏施:尽心尽力去帮助那些心里恐怖和畏惧的人,让受难者增强信心和希望。

     

      布施是做人的根本

     

      布施是一切善行的根本,也是为人不可缺少的德行。《文子·自然篇》曰:

     

      “为惠者,布施也。”又《庄子·外物篇》曰:“生不布施,死何含珠为?”《无量寿经》曰:“布恩施惠。”《维摩诘经·佛国品》曰:“布施是菩萨净土。”

     

      从佛教的教理来行布施要掌握三个要点:

     

      一、要有“不忘世上苦人多”的悲心,再由内心发出来的菩萨心来行布施, 才叫布施。

     

      二、行施不望报。为了避免布施的执着而起烦恼,佛陀告诫弟子说:“人在行布施时要将能施的我、所施的人以及布施的财物三者全都不要执着。”所谓施恩不望报,也就是把布施当做自己应该做的一种义务功德,这样才不会生烦恼。

     

      三、布施不在多少而在于热心参与,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去关怀他人。

     

      结 语

     

      我觉得布施的推动关键在于教育,如果有良好的家庭教育或者国家重视, 布施的人便会越来越多。就像加拿大这个国家就是一个十分鼓励人民行善积德的国家。大家平常辛苦赚钱,但行善不落人后,捐了款做了善事以后,政府还给免税优待;学校亦鼓励学生到慈善机构当义工,体验无薪奉献的乐趣;难怪加拿大是一个充满着慈悲和爱心的国家,被世人视为人间的一片净土。凡是居住在加拿大的人都是有福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