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最大的缺憾是欠缺悲智

 

发布: 2016-01-19 17:49:14   作者: 编辑室   来源: 本网讯   

 


 

  我们现在所拥有的各种物质生活享受,可以说是前所未有的。无论是住的房子、吃的食物、用的交通工具、身上穿的衣服以及我们所居住的环境,都称得上是物质现代化。有时我们会感受到人在生活中就像二千多年前佛陀所说一样,人有天眼通(打开电视或上网,能观看到世界各地的新闻);天耳通(打开收音机能知天下事);神足通(乘坐飞机畅游世界)。但是人的精神境界并没有随着丰富的物质生活而提高,反而人与人之间日益疏远,互相猜疑。有的人为了个人的利益甚至做出一些伤天害理的行为。生活在现代的人,如何提升精神层面的财富?我想一些人最缺欠的是慈悲和智慧。

 


 

什么是慈悲?

 


 

  慈悲是指时常关怀别人,替别人着想,并能体谅别人和包容别人。见到天下所有的人都感觉到像自己的兄弟姐妹和父母一样亲切,佛陀在《梵网经》里说:“世上一切男人是我的父老兄弟,一切女人是我的慈母姐妹。”老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由此可以知道,凡是圣人都有一颗深爱人间的大慈悲心。不但圣人有慈悲心,我们凡夫也一样本具着心怀大众的慈悲心。比如2008年中国有雪灾和地震等自然灾害,大家感同身受发起大爱,各自为灾区募款捐献。不过凡夫的慈悲心是有局限性,在某时、某地可能有爱心,但有些人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自私自利和瞋恨嫉妒中度过。何以见得?

 

  举例来说,我们在地铁和公交车上便可发现人与人之间只顾自己,很少去关心邻座的人;朋友与朋友之间好像有事才相见,平常很少聚会开怀畅谈。有的人有时容不了别人的优点而设法排挤和孤立他人;对一些看不惯的人还忍不住要发脾气。正因为在日常生活中心胸狭小,因而造成了自私、自大或目空一切, 而带来了许多困惑和烦恼。

 

  如果大家细心想想,我们每一个人的烦恼,一般都是因为心量不够大,因此痛苦便接二连三而来。“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像有慈悲心的人那样处处为他人着想,做事问心无愧,遵守职业道德, 相信善恶的因果报应,那么自然能体谅别人和包容别人。

 


 

如何做到慈悲?

 


 

  根据佛陀在佛经中的开示,我们凡夫俗子,想修慈悲并不难。

 

  只要在心念上转变一下,将身、口、意三业转化成十种善行,就可以达到慈悲的境界了。

 

  在身业方面,要遵守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俗家人除了夫妻之外不得有其他的男女关系);在口业方面要遵守不两舌、不恶口、不妄语、不绮语; 在意业方面要遵守不贪、不瞋、不痴。如果每个人都能行持以上十种善行,天下定能太平,家庭一定和睦,人心也自然净化了。

 


 

什么叫智慧?

 


 

  智慧是指善于明察秋毫并能通情达理。在复杂的环境中,找到正确的定点, 明白世间万物就像《金刚经》所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都是缘起性空, 就像《心经》中,佛在介绍观世音菩萨的修行法门时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观世音菩萨之所以能得到解脱自在的境界,都是因为能照见色、受、想、行、识五蕴都是空无自性,并能在空的境界中悟到真空妙有的道理,发起大慈悲心去广度一切受苦的众生。

 


 

智慧从哪里来?

 


 

  世间没有一个固定的相叫“智慧”,我们想得到人生的智慧是要在一切人、事、物中去体悟到其中的奥妙,并在奥妙中掌握到其中的规律,这样才能主动地去运转各种人、事、物之间的关系,否则我们的心每天都会被千变万化的人、事、物牵着鼻子走而困惑终身。

 

  根据佛陀给我们的启示,人的智慧来自三个方面:

 

  文字般若(智慧)。我们如果能博览群书,精通古今中外的人文知识,便可以在知识里悟出人生的道理。佛陀认为万法不离其宗(道理),不管是文学、哲学、历史、艺术或宗教,其思想内容都有一定的人生经验,我们在这些人生经验中便可以得到启发而生长智慧。正如古人常云:“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由此说明了读书可以启发人的智慧,净化人的心灵。

 

  观照般若(智慧)。我们除了在文字上得到人生智慧之外,同时还可以用心去体悟周围事物规律性的变化而获得宇宙人生的智慧。比如说,当我们身处加拿大东部,亲身体验到每年春、夏、秋、冬四季分明的变化而明白了大自然无常的道理;当人生活到七、八十岁时,会觉悟到人生如梦,数十年转眼间便会随即消逝;又每当觉察到身边的朋友或自己的亲信,为了利害关系而背叛自己时,顿时觉得人心莫测。我们如果能够在这瞬间万变的梦幻人生里,不消极, 能积极进取,乐于关怀他人,奉献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智慧。

 

  实相般若(智慧)。我们如果做好了文字般若和观照般若的工夫,实相般若自然现前。那么究竟什么叫实相般若呢?实相般若的意思是当我们无论面对什么的环境,都能当下明白其缘由,并且有足够的智慧去面对它、解决它,最后接受它。

 

  一个人如果有实相般若,便能超然于物外,身心自在,当下解脱;能够做到如莲花一样出淤泥而不染;在众人皆醉时,自己能够独自觉醒。虽然每天杂务缠身,但永远保持着一颗清净安详的心。

 


 

结 语

 


 

  智慧或叫觉悟,就像在黑暗中找到电源的开关,一旦找到,眼前一片光明, 一目了然,知道东西放在什么地方,路应该怎么走。因为有了智慧而身心格外自在、潇洒;也因为智慧增长而多长养一分慈悲心,有了慈悲心以后,便会意外地发现,无论是什么人都有不同的优点。如果我们能够珍惜与每个人的缘分, 就能够享受到家庭、社会和谐之美,同时也会发现人与大自然那种和谐之美。这种美的领悟只有自己知道,犹如佛经所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