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经》要义(五十六)

 

发布: 2018-09-27 14:54:07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本网讯   

 


 

  「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

 

  释迦牟尼叫一声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就是金刚般若这个法,这个菩提法没有高,没有下,没有任何的区别,所以是法,就是指菩提法,或者是叫金刚般若之法。

 

  佛与众生同于菩提,在圣不增,在凡不减。释迦牟尼佛与我们所有一切众生,自性本来具足菩提,这个菩提并不因为释迦牟尼成佛它有所增加,也不因为你是凡夫众生迷惑了有所减少,所以法无高下,平等平等,所以平等菩提即是自性菩提,这个自性菩提就是平等菩提,如果菩提有高下,有分别的话,这就不叫自性菩提。

 

  自性菩提另外一个名称叫什麽?叫清净法身。所以当有一天你证到自性菩提的话,你就能够证悟到清净的法身,当你得到清净的法身的话,那这个法身就可以遍一切处,你就可以得大自在,你就可以到这个娑婆世界来去自由,所以《金刚经》讲的道理就是从性起修,修一切法不离自性,就是要叫你明白世间所有一切法的自性的道理,从这个性体来激发你来修行,修一切法,这一切法怎么様修,来自哪里?不离自性,无相可得。当你从性体起修的话,修一切法,你不能有执着有一个法,所以叫不离自性,无相可得,没有能断,也没有所种,无相善法方能庄严法身,你要真正得到无相的善法,你才能够真正庄严你的法身,如果没有无相的善法,你永远没有办法证到这个法身。因为这样的话,所以叫善法,就是无相的法才叫善法。

 

  《金刚经》第二十五分说:「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如来说有这个「我」,其实他是随顺世间说的这个「我」,还有这个「我」就是指法身,不是一个假我,「则非有我」,而凡夫的人认为有这个我,所以第一,既然如来无四相,没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为何释迦牟尼佛常常讲我什麽、我什么?有两种含义,在《金刚经》里面释迦牟尼处处讲我,这个我就是法身的真我,什么叫法身的真我呢?法身的真我,就是真我无我,所以叫「我」。可能有的人听了觉得很奇怪,法身既然有一个真我,为什么这个真我是一个无我呢?这就是《金刚经》里面的道理,法身是一个真我,真我里面悟到无我才是一个我。

 

  第二种我的含意是什么?就是随世假我,随顺世间讲这个我。举个例子,在释迦牟尼讲每部经里面有六种成就,其中一种就是主成就,这个主成就是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在什么地方说法。那么佛有讲,我什麽、什麽,常常有这个我,就是连阿难也说如是我闻,有这个我,所以叫随世假我,随着世间的约成,我有这个假我,我们在佛教里面也有因明逻辑学,那么其中有一个就是随世,随着世间约成的道理,所以我们说有这个我,这个不是实实在在的我,而是随世假我,假我亦无我,这个假我是一个假的不是一个真的,所以假我无我,所以无论是上面发生的我也好,或者随世假我也好,都是无我,都是一样的,没有一个实体,以佛眼来看一切的凡夫,这个凡夫不是一个真实的,用释迦牟尼佛的佛眼看一切的众生,一切的凡夫,都没有一个真实的相,若是真实则不能转凡成圣。为什么呢?天台宗教义说一念三千,在一念里面具足十法界,当下你一念可能是在人间,可能是在天堂,可能在三恶道,可能是在佛,在菩萨的地方。所以一念三千,我们每一个人心念都在不断在变,我们每一个人可以从现在烦恼变成菩提,也可以从现在在人间到三恶道,随时都在变,所以我们众生没有一个实在的相。

 

  在《金刚经》第二十六分里,这个句子也是很出名的。「世尊而说偈言:『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当我们见到我们每个人本有清净佛性,证到我们的法身,我们不能用这个色来得到,也不能用这个身来得到,所以句中的我是指法身的真我,可以做主宰,于一切法得大自在,不是指我们色身的我,就是这个句子里面的我,就是指法身的真我,我们所有的凡夫见到我们法身的话,最重要是心无所住,不要住有,也不要住无,有无既不住,亦不起有见,不起无见,如果你这个法身是有的,是错的,你若说是没有,也是错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