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名相名词解释:一心约教有异

 

发布: 2018-08-08 20:54:12   作者: 明沙门一如等奉敕集注   来源: 大藏经   

 

  • Default
  •  


     

    【出处】

     


     

      本词条出自《三藏法数》。三藏法数凡五十卷。明代一如奉敕编纂。略称大明法数、三藏法数。本书系辑自大藏经典中诸法数之名词,依增数法类编撰而成。名目起自‘一心’,终于‘八万四千法门’计收一五五五条,每条并附有略解,凡出于某经某论或某某撰述者,皆详注于各条之下;若遇各家或各宗派说法不同,则征引诸家之异说,内容极为详备。民初黄理斋据该书另编通检一册,将一五五五条中所引之各类名词,一一析出,令初学者方便检阅。

     


     

    【古文】:

     


     

      谓贤首祖师一宗。判教有五。盖小教假四谛而说。心得悟解。始教约第八识心。了一切缘生之法皆空。各无自性。而受异熟之果。终教言恒沙一切性妙功德。具于如来藏心。顿教即于一念不生之心。无染无净。顿显理性。圆教主伴圆融。法法无碍。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卷舒自在。总该万有。然教虽有五。而不出一心。是名一心约教有异。(第八识即藏识也。异熟果者。如以前世善恶之业为因。而感今世善恶之果。以其异生而熟。故名异熟也。)

     


     

    【译文】:

     


     

      根据贤首宗祖师的说法,判别和划分佛教为五种。

     

      小教:概括地说,小教是凭借四谛的教义而演说,从而令人心得以了解而开悟。

     

      始教:始教是根据第八识心来阐述一切法都是因缘而生,从而是空无实质的,没有自性的存在。虽然无有自性,然而会接受异熟的果报。

     

      终教:终教是说一切如恒河沙数之多的微妙的功德都是具足于如来藏心之中。

     

      顿教:顿教是通过契合于一念不生的心体,从而了达万法并没有染污和清净的分别,瞬而显示出理体。

     

      圆教:圆教教义说明法界诸法于法界本体之圆融无碍。即空不碍有,有不碍空。法与法圆融无有障碍。一法包含一切法,一切法就是一法。展开则构建为恢弘法界,收摄则毫发不存。虽然收与放在凡夫看来是不同的,然而两者其实本无区别和矛盾。

     

      虽然划分为以上五种教义,然而都是源于一心。这就是:一心约教有异。

     


     

    【注释】

     


     

      ①第八识:就是如来藏识。

     

      ②四谛:四种真理,即苦圣谛、苦集圣谛、苦灭圣谛和苦灭道迹圣谛,简称为苦谛、集谛、灭谛和道谛。

     

      ③异熟果:众生过去世造作善与恶的业力为因,而感得今世的善与恶的果报,因为果报不是在众生的一生中就成熟,而是要等到后世才成熟,所以叫做异熟果。

     

      ( 明沙门一如等奉敕集注, 来源: 大藏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