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念弥陀佛无上甚深禅

 

发布: 2013-01-13 16:43:54   作者: 弟子惟净恭记   来源: 性空长老开示   

 


 

  • Default
  •  



     

      达义法师慈悲,诸位法师福慧无量,各位护法居士吉祥,阿弥陀佛!

     

      光阴是过得非常之快,转眼间,湛山精舍举办一年一度的弥陀精进佛七,今天又是开始的第一天。今年特别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前来参加佛七的人数,比去年较为增加,这也表示生活忙碌的社会大众,对于佛教的「念佛法门」越来越感兴趣。

     

      现代社会科技进步,物质享受丰富,但往往因为生活的压力和工作的竞争,让人们的情绪变得紧张烦躁,业障时常现前。古德有云:「念佛方能消宿业,竭诚自可转凡心」。透过参加佛七的修持,每天从早到晚,除了佛门的五堂功课外,不是念佛、拜佛、绕佛、便是静坐。禅净双修的佛七使被生活八苦逼迫的人们,就犹如回到自己快乐家园的感觉;这种「热恼消除,解脱自在」的体验,可比喻为在烈日当空的闷热夏日,突然走进一间设有空调的冷气房里,剎那之间的清凉自在,心开意解之体验,真是非语言、概念所能形容。所以一般持续每年参加「佛七」全勤的莲友,在佛七的心得分享中,无不感到「念佛」是纾缓心灵的妙方。

     

    佛七胜会难遭难遇

     

      举办一个庄严佛七,是需要具足许多殊胜的因缘条件,才能够成就的。其中,除了主七和尚以及诸位法师亲临主持法务外,前来参加的在家居士,首先要放下家庭与工作上的缠缚,方能摒除万难,腾出七天的时间来专心一意念佛修行。在家修道之人,能够随分随力排除一切外缘的障碍来参加佛七,诚然是难能可贵,得来殊不容易啊!

     

      于佛七期间更要感谢湛山护七义工菩萨们,照顾大众一切起居饮食所需,好让修行人能够放下一切世俗杂务,用功修行。另一殊胜因缘,也就是在北美洲传统的汉传大乘佛教道场,能够与这么多「诸上善人」等四众佛弟子一起共修,这个不可思议的福报,不是一生一世可以修得来的,而是要经过多生多世,不知累积了多少的善根福德因缘,方可修得到。在座各位值遇难遭难遇的胜会,大家应当生起稀有难得之虔敬心,把握每一个当下,老实去修行,一心念佛。

     

    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

     

      释迦牟尼佛说法四十九年,对不同根性的众生,观机逗教,说不同的修行法门,其目的是令世人觉悟自心,悟入佛的知见。佛陀的一代时教,归纳起来主要的修行法门有禅、教、律、密、净。

     

      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在他的《普劝念佛往生净土》中说:「若人持律,律是佛制,正好念佛;若人看经教,经是佛说,正好念佛;若人参禅,禅是佛心,正好念佛;若人悟道,道须佛证,正好念佛。」佛是觉悟的意思,念佛的意义就是求得现前一念清净心的觉悟,正如倓虚老法师开示说:「如能发心念佛,则一念念佛,一念觉悟;念念念佛,念念觉悟。」

     

    信愿持名简易稳当

     

      在《佛说阿弥陀经》里提出净土三资粮——真信、切愿、力行,作为往生西方极乐净土的主要法门,缺一不可。凡正信佛、法、僧的三宝弟子,除了对因缘果报、善恶轮回、解脱涅盘等等佛教思想的基本教义,要有正确的信念外;在净土修持过程当中,首先是要对西方极乐世界建立坚定不移的信心,然后发愿精进修行,才能达到往生西方净土的目的。藕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由此可见,念佛法门,是以信、愿为先导,以念佛为正行。但如果只有信、愿而无行,或只有行而无信、愿,皆决定不能往生西方。信、愿、行如鼎之三足,三者具足无缺,方可往生:

     

      1. 信:

     

      (1)信释迦牟尼佛慈悲,无问自说,宣讲

     

      此净土念佛法门,利益众生。

     

      (2)信阿弥陀佛成佛以来,有无量功德,

     

      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深广。

     

      (3)信西方极乐依正清净庄严是极理想的

     

      乐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

     

      (4)信念佛的特殊德用,仗仰阿弥陀佛悲

     

      愿摄引,决定往生净土。

     

      2. 愿:

     

      除四弘誓愿的通愿外,修净土法门的发心立愿主要是:愿生西方极乐净土、愿得阿弥陀佛四十八大愿的摄受感应道交,往生有份。

     

      3. 行:

     

      《阿弥陀经》里提出往生净土的力行,有二,自他二力兼具:

     

      (1)主行:是执持「阿弥陀佛」名号至一

     

      心不乱。

     

      (2)助行:念佛是正因,培植善根福德是

     

      助缘,以此功德回向净土。

     

    唯独念佛超脱生死

     

      在《大集经》里说:「末法亿亿人修行,罕得一道;唯依念佛,得度生死」。根据净土三资粮其中「行」的主因,是持名念佛,同时当往生弥陀净土的众生,皆得不退转,出离三界,超脱生死。

     

      念佛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乃是上圣下凡共修之法门。因为只要信心坚固,发愿往生西方净土,专诚恳切的念佛,即使十念,专仗「阿弥陀佛」他力之摄引下,可往生净土。所以在佛法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净土念佛法门是最直捷稳当。然而,我们须知道,「称名念佛」不仅只是限于口头泛泛称念佛名而已。真正的念佛,须要从内心思维系念,以「南无阿弥陀佛」佛名作为念境。依佛名而起念,心不散乱,专注在佛境上转,随佛名入观,深入思维,领会到「阿弥陀佛」佛名,所含的甚深意义后,才能生起深切的信愿,用「一心」来「念佛」。由此可见,自力与他力是互相辗转增上的。

     

      据《大集经》说:「是念佛一法,以其专仗佛力,故其利益殊胜,超越常途教道也」。尤其是对于一些志性怯弱的初心学佛人而言,念佛法门,是重于依靠阿弥陀佛慈悲愿力的摄受,才有往生净土的可能性。如果没有他力的增上力量,则没有往生的机缘了。大家是否知道,是以何因缘,阿弥陀佛的本愿,具有如此无量无边的威德神力呢?

     

    弥陀净土形成渊源

     

      阿弥陀佛成道之缘起,据《无量寿经》的内容概说:「在过去久远劫时,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原本是一位国王,因为听闻世自在王佛说法,发无上心,舍弃王位,出家修道,法号法藏。法藏比丘依止世自在王佛座下精进修行,用功办道,因曾在世自在王佛前,观见二百一十亿诸佛清净世界的种种庄严景象,而发了四十八大愿,历经数劫,综合诸佛剎国土的清净庄严,来庄严自己的净土,成就西方极乐世界,作为摄化十方念佛众生的道场。阿弥陀佛历经久远时间,累积无量功德,排除万难,满三大阿僧祇劫修行圆满,终于成阿弥陀佛,在离娑婆世界十万亿佛土之西方,成就依正庄严的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现今在西方净土说法,接引念佛求生西方净土的众生」。

     

      阿弥陀佛在因地修行时,曾发愿说:「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阿弥陀佛慈悲济世的深信切愿,如钢似铁的坚定誓愿与力行,是我们念佛人最佳的榜样。这启发我们在念佛时,要把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念兹在兹,无有间断,妄念止息。无论在行、住、坐、卧都不离一句佛号;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达到能所双亡,心佛一如的境界。俗语有谓:「有志者事竟成」,在世上不论大小事情,只要立定志向,具足非达到成功誓不罢休的毅力,必定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旦往生弥陀净土,一生即可成佛。

     

      阿弥陀佛与娑婆世界的众生是特别有缘,尤其是中国佛教界特别弘扬净土法门。弥陀净土,可说是大乘佛教净土思想的总合,有所谓:「诸经所赞,尽在弥陀」的尊崇。为什么在无量的十方净土和三世诸佛中,唯独特别赞扬弥陀净土法门和阿弥陀佛呢?

     

    佛佛道同一即一切

     

      净土宗所指的持名念佛,是专指称念「阿弥陀佛」的名号;阿弥陀佛,梵名Amitābha,音译阿弥多婆,意译为「无量光」;阿弥陀佛又另有梵名Amitāyus,意译为「无量寿」。梵语Amitā,意译为「无量」,阿弥陀佛的功德具足无量光明、无量寿命。由于梵文意译阿弥陀佛的主要意义是「无量、无量光、无量寿」,其蕴涵着有通、别二种特殊意义。佛的法身是常住,尽虚空遍法界,遍一切时、一切处、无所不在;无量无边的寿命和光明,也是三世一切诸佛所共通有的。

     

      再者,在《观无量寿佛经》的第九观,在观阿弥陀佛的色身相好,观想成就时,经文说:「作是观者,名观一切佛身」;又说:「见此事者,即见十方诸佛」,因为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无量即一切,与在大乘佛法的「一即一切」的意义相应,佛法说佛佛道同,阿弥陀佛正代表着一切诸佛的共同性德。所以在《阿弥陀经》里,引证六方诸佛都赞叹阿弥陀佛的功德是不可思、不可议的。由此显现「阿弥陀佛」佛果功德的庄严殊胜,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的佛力加被,摄引发愿往生净土的念佛众生,这促使我们的信心更加巩固坚强。从此深信不疑,愿生净土,一心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持名念佛简约妙玄

     

      由于从净土宗三经一论内容的介绍,以及历代祖师不同的念佛思想,可知举凡用口念、忆念、心念、观想念,乃至观佛像念等等,都属于「念佛法门」。净土宗八祖莲池大师把念佛方法分为持名念佛、观像念佛、观想念佛、实相念佛等四种。其中以「持名念佛」为莲池大师一生之中最推崇的念佛法门。在《阿弥陀经疏钞》中,莲池大师认为:「单指持名,但得一心,便生彼国,可谓愈简愈约,愈妙愈玄,径中径矣!」。

     

    各宗祖师行归净土

     

      自净土宗初祖卢山慧远大师,以及历代祖师积极弘扬以来,以弥陀思想为主的净土宗,在中国的佛教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和禅宗一样,被尊崇为影响中国佛教和民间信仰最深广的宗派,享有「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之称誉。

     

      除净土宗外,例如天台、华严、法相、三论、律宗等各宗祖师、高僧大德对于弥陀净土极力推祟,亦有不少念佛修持有成者,得往生弥陀净土的事例甚多。其中,天台宗的创始人智者大师,在弘扬天台教观的同时,并且著书立论宣扬净土法门的殊胜,计有《净土十疑论》、《观无量寿经疏》、《阿弥陀经义疏》,以及《五方便念佛》等论疏著作,流通于后世。据《净土圣贤录》记载,智者大师临命终时,是以「一心念佛」往生弥陀净土为归宿。

     

    净土之行持契天台妙解

     

      延续天台宗法脉的传承,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弘法利生的宗风是「教演天台,行归净土」。湛山精舍每周都有举办佛经讲座和周日佛学班,以天台宗「五时八教」的教观要义,引导学员了解佛法的妙理,提供学佛的好去处。

     

      在修行方面而言,因为有鉴于佛法之一切方便法门中,求其最适当于末世众生者,莫若念佛法门。据此,期许三宝弟子在学佛实修过程当中,感悟到「从净土之行持,以契天台妙解」的境界,湛山精舍开山以来,除了于周日举办止观禅修班和念佛共修法会外,更在数十年来从不间断举行一年一度的精进弥陀佛七。

     

    佛七共修摄心守意

     

      为什么要举办佛七呢?「七」在佛教中是有其特殊代表性的意义,「七」是指以七天为一个周期,小「七」就是七天;而大「七」则是指七个七共四十九天。佛在《阿弥陀经》中说:「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一心不乱,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是人终时,心不颠倒,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由上述经文启示,可见「七」的意义是如此殊胜重大。

     

      「念佛」通常是早晚课诵必修的功课,出家或在家的四众弟子,除了有固定的念佛时间修持外,持名念佛更是可以随时随地,没有时间或空间的限制,利用在日常作息之间的片段时间来念佛。修净土法门行者,任凭生活忙碌,仍要养成习惯,虽在百忙中决不许忘却此一念「南无阿弥陀佛」。然而,因为每日的定时念佛或散心念佛的修持时间,非常之短促,心念不易集中,难于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所以,在佛七期间大家远离尘世俗务,在湛山精舍观音殿内清净庄严的环境里,凝聚大众「加行」共修的力量,使令念佛修行人易于摄心守意,提起正念,令心口不离「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如此精修,更容易达到「一心不乱」的境界。

     

    但念弥陀佛无上深妙禅

     

      念佛法门的修行最高境界是一心不乱,如果念佛念到一心不乱,便能达到念佛三昧的境界。三昧就是定的意思,念佛是甚深的禅定。释迦牟尼佛在《大集经》上讲:「若人专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一心不乱」这句话,是出自《阿弥陀经》说:「若一日乃至七日,专持阿弥陀佛名号,能得一心不乱,临命终时,即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一心」者,是心无二用,专一其心;「不乱」者,不生妄想杂念,湛然寂静。若以一心不乱,心无妄想杂念,只专心一意,持「阿弥陀佛」名念佛,这就能够达到「禅」的最殊胜微妙境界。

     

      「持名念佛」是摄心的主要法门之一,而「一心不乱」是对心的修证下功夫,修学「一心不乱」真正功夫有成就的人,切忌打妄想,心不在焉,而是应要心不随境转,六根门头不随妄念转,在一切时、一切处,心不间杂妄念,专一其心,心无二用,用功念佛。

     

    佛号纳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 Default
  •  



     

      在《楞严经》佛陀告诉我们,每个人有两颗心,一颗是虚妄分别心,另外一颗就是清净无染的佛心。

     

      在念佛时,我们要注意保持身、口、意三业清净,行、住、坐、卧四威仪都要端正严谨,并以一种感恩心、欢喜心、恭敬心来念佛。念佛时,要常观照当下的每一个念头,因为我们在六道中轮回不知有多少次,所以我们的业障是非常之深重。印光大师常言道:「欲得佛法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则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

     

      同时,从无始以来过去生的起心动念,行为造作,我们也许曾造业有如须弥山重,以致福浅障深。所以每当一心念佛的善念生起时,魔障也会随之而至,来扰乱修道人之清净心。虽然如此,但大家不要怕有障碍,正如禅宗所说的「佛来佛斩,魔来魔斩」,念佛只要有定力和恒心,便能够打破心中的妄念。

     

      无论念佛、静坐、拜佛等修持目的,都是希望破妄显真,把妄念去除,把本有的清净佛性显现出来。人人之心如水,本来清净,因为常常在打妄想,尤如以尘土灰沙,投于清水中,清水不能不变成浊水。一句佛号如清水珠,我们一念迷惑妄想的乱心,有如浊水。云栖莲池大师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纳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因此我们要把握当下佛七善缘,心要专诚恳切,精进念佛。修行期间持禁语戒,少说话,多念佛,念一句佛号,心中便自然少了一个妄念。不断的念佛,心中妄念便不断的消除,便能够使身心清净。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 Default
  •  



     

      一般初阶念佛的修行人,在开始参加佛七时,因为心意不纯,精神仍未能集中,往往虽然随着大众念佛号,随口在滑念佛号的同时,一剎那间有妄念生起。例如放不下家庭眷属或公司事务等杂念,以致胡思乱想,妄念纷纷。念佛人当下就要有不令妄念继续生起的觉醒,正所谓「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应立即提起正念,赶紧回到佛号上去,一心系念阿弥陀佛名号。

     

      一句佛号,就是代表着阿弥陀佛的清净庄严,犹如摩尼宝珠,投入念佛人的心中,令一颗烦恼染污的心转化为清净心。如是以清净心把「南无阿弥陀佛」这六字洪名,念得无有间断,则能念之心,灵灵不昧;所念之佛,历历分明,字字句句从心生起,从口念出,从耳听入。摄心守意,眼睛不东张西望,鼻不贪嗅欢喜的气味,身也不懒惰懈怠。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一一摄于佛号上,念念相续,心中唯有佛,佛外更无心,念到全心即佛,全佛即心,这时当心佛能所融为一体时,就能契入到「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境界了。以净念不间断、不夹杂来念佛,凡心自可向内归于一处,正如佛经所说,制心一处,便无事不办了。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是出自《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大势至菩萨是西方三圣之一,是阿弥陀佛座下的大菩萨。在《楞严经》二十五圆通当中,大势至菩萨选择专修这个「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方法,为念佛法门。唯独「但念弥陀佛」名号,以这个念佛的心,统摄六根,令净念相继,念念不断,心内更无余杂念,达到「内离妄识,外离妄境,内外湛然」的禅定境界,所以大势至菩萨认为这个「念佛圆通」法门,是最为第一。

     

      倘若修行人常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的摄心念佛,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则易得到「念佛三昧」。在止、定的当下,使令六根安住于佛号上,不让向外奔驰攀缘,一心不乱恒持念佛的力行,自然水到渠成,「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心中与阿弥陀佛感应道交,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有无量无边的功德,是不可思议的。纵使俗情凡心仍不能完全了无妄念,但经过念佛的修持,心灵得以净化,心地便能达到一片清净无染的境界,佛心便自然会显现出来。

     

    潜心修行胜境现前

     

      念佛的终极目的就是往生极乐,证无上菩提。因此一个有智慧的人,应该把尘劳世事,以及人我是非看得淡泊一点,而应以修学佛法为重。在念佛求生净土的修持上,历代祖师更极力强调「精进」是修持的要诀。例如,净土宗初祖慧远大师昔日在卢山「影不出山,迹不入俗」精进修行,以潜心办道的愿行,逐得念佛三昧,曾三次在定中亲见阿弥陀佛的胜境现前。从「一心不乱」的定力中而来的功德力量,真是不可思议!在此,引用净宗祖师如下的偈语,作为我们修行人的借镜:

     

      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

     

      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

     

      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结语

     

      净土法门是如此殊胜不可思议,大众要生起「人身难得今已得,佛法难闻今已闻,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之想,生起稀有难得的心来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因为我们生生世世轮回不息,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永无了期,所以娑婆世界只是我们客尘暂居之所,并不是我们的永久家乡,西方极乐世界才是我们真正幸福快乐的家园。

     

      发愿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是需要具备足够百般修行的净土资粮。劝勉在座各位要珍惜现有的这份福德因缘,尽量少讲话、多念佛。并以此佛七念佛功德殊胜行,普皆回向一切法界众生,愿同生西方极乐净土,共证无上菩提,阿弥陀佛!

     

      最后谨以几句偈语与大家共勉:

     

      「百岁光阴能几何,劝君及早念弥陀;

     

      莫贪五浊娑婆界,极乐莲邦胜得多。」

     

  • Def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