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祖庭--南华禅寺

 

发布: 2013-01-17 20:22:39   作者: 子清   来源: 子清   

 

    位于中国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曹溪北岸的南华寺是中国佛教著名寺院,六祖慧能禅师弘扬「禅宗」的道场,始建于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至今已有一千五百多年历史。

 

    南华寺是写下千古绝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佛教禅宗六祖弘扬「南宗禅法」的发祥地。禅宗六祖慧能在此传授佛法36年,法眼宗远传世界各地,因而南华寺有南禅「祖庭」之称。相传达摩从印度来到北魏,提出一种新的修行方法。达摩把他的这一禅法传给慧可,慧可又传给僧璨,然后传道信、传弘忍。弘忍之后分成南北二系;神秀在北方传法,建立北宗;慧能在南方传法,建立南宗。北宗神秀不久渐趋衰落,而慧能的南宗经弟子神会等人的提倡,加上朝廷的支持,取得了禅宗的正统地位,因而成为中国佛教的主流,慧能也因而为成为禅宗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于从达摩到慧能经过六代,故传统旧说将达摩视为「初祖」,而把慧能称为「六祖」。南华寺现存六祖真身、唐元明代圣旨、御制金丝千佛袈裟、清代《大藏经》、铁铸观音等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三百多件。

 

    南朝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高僧智药三藏率徒航海东渡,前往五台山,礼拜文殊菩萨。初至广州,沿江北上,途径曹溪口时,「掬水饮之,香美异常」,逐溯源至曹溪,四顾山川奇秀,流水潺潺,叹曰:「宛如西天宝林山也」。乃谓其徒:「可于此山建一梵刹,一百七十年后,当有无上法宝于此演化,得道者如林,宜号宝林」。并将此预言语村民。村民以此言告于韶州牧候敬中,候具奏于朝,上可其请,并敕额「宝林寺」,公元504年宝林寺建成,为南华寺的前身。

 

    隋末,南华寺遭遇兵火,遂之荒废。

 

    唐高宗仪凤二年(公元677年),六祖慧能驻锡曹溪,得里人陈亚仙施地,南华寺得于重建。六祖的嗣法弟子又相继开创了临济、沩仰、曹洞、法眼、云门五宗,临济下又衍生出杨歧、黄龙两派,合称「一花五叶七枝」。六祖弟子法海记录六祖的说法内容整理而成《六祖法宝坛经》是慧能大师的禅学思想,被誉为中国佛教史上的伟大革命。

 


 

  • Default
  •  



     

        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赐给六祖慧能「千佛袈裟,水晶钵盂」,以表敬意。中宗神龙元年(公元705年),遣使赐物,将「宝林寺」改为「中兴寺」,三年后赐改名为「法泉寺」。

     

        宋初,南汉残兵为患,寺半毁于火。开宝元年(公元968年)修复寺院,宋太祖赵匡胤赐名「南华禅寺」沿用至今。

     

        元末,南华禅寺曾三次遭受兵燹,颓败不堪,僧众日散,祖庭衰落。至明朝万历二十八年(公元1600年),高僧憨山禅师大力中兴,寺风日盛,但明末南华禅寺再次荒废。

     

        清康熙七年(公元1688年),平南王尚可喜重建南华禅寺,使禅宗名剎焕然一新。清末至民国初年,南华禅寺又再次败落,民国七年腾冲李根源稍有修饰,但隐患末除。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春,粤北绥靖主任、广东省主席李汉魂将军发起重修祖庭,翌年礼请中国近代高僧、禅宗泰门虚云老和尚,移锡曹溪主持修建南华。云老和尚虑及六祖道场,并四梦六祖催归,自觉责无旁贷,遂决意成行。至寺后,云公首先安置僧众,察看山场,将原来的四合院平面布局,移位重建,改为今之中轴线平面布局,历时十年,巨工告竣。改建后的南华寺是一座完整的古建筑群,建筑面积逾数万多平方米,分为由主要建筑曹溪门、放生池、宝林门、天王宝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灵照塔、祖殿、方丈室、钟鼓楼,以及东西两边的厢房等组成。寺后有卓锡泉,是当年六祖洗袈裟的清泉,周围环境优美、鸟语花香,九株古老而稀有的水松直插云天,更是引人入胜。

     

        1982年中国落实了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恢复了丛林方丈制度。惟因老和尚受请为南华寺方丈,他发愿复兴,得到僧俗四众弟子的响应和支持。高徒传正法师(现任南华寺方丈)就是其中一位得力的助手,整顿道风,重修祖殿、放生池、重建禅堂、古无尽庵,重建钟鼓楼。1983年在文革以后第一次传授三坛大戒,于2000年复办广东省曹溪佛学院,绍隆佛种、培育僧才。现任住持传正法师秉承师志,振兴祖庭,在2002年、2006年分别启建传授三坛大戒,总计戒子1200多人。现已收回土地1000多亩,并重建了曹溪佛学院教学大楼,多宝阁、长廊、祖师殿、上客堂等。而今的曹溪内外环境整洁清幽,禅音缭绕,古树参天,法泉清冽,道场兴隆,被称之为盛唐再现的「大南华」。

     


     

  • Def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