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湛長老談現代佛教教育

 

发布: 2012-05-05 10:22:45   作者: 妙湛長老   来源:    

 


 

妙湛長老

 

  【編者按】妙湛長老是中國當代著名大德,佛教教育家妙老持戒精嚴,精通教乘,嗣法宗門,深懷菩薩悲願,真實履踐大乘菩薩道精神,尤以不遺余力興辦僧教育及慈悲濟世救苦為眾所尊仰讚嘆,為閩南佛學院的復興嘔心瀝血,百折不撓,不愧人天楷模。為紀念妙老對僧伽教育的貢獻,特摘錄編輯兩篇妙老有關佛陀教育的文章以饗讀者。

 

  • Default
  •  


     

      跨越世紀的傳燈事業

     

      在中、日、韓三國佛教友好交流會上的講話

     

        中國在歷史上每逢太平盛世佛教都非常發展,日本、高麗等的僧人,一批批地來中國國留學,我國僧人也不斷的到印度、西域、日本、高麗等國去取經和傳教,當時的佛教大為興盛,真是偉哉震旦,大乘氣象。從古到今,曾有許多高僧大德為佛教事業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中國素稱佛教大國,在中國文化史上形成了幾個佛教文化的高峰。而經歷了“文革”之後,我國的佛教事業元氣大傷,社會上有許多人對佛教的一無所知和種種誤解令人悲哀,佛門弟子因條件所限,得不到良好教育而素質普遍不夠高,嚴重影響了佛法的弘揚。

     

        近來,趙樸老常常強調:中國佛教界的當務之急,第一是培養人才,第二是培養人才,第三還是培養人才。可見佛教人才缺乏,特別是高水平的管理人才、研究人才及對外交流人才的缺乏已經到了令人擔憂的地步。

     

        因此,我倡議創辦一所佛教大學,以培養高級的佛教人才。中國被譽為世界佛教的中心,兩千多年來,無數優秀的僧人和信眾創造了光輝燦爛的佛教文化,更有浩如煙海的三藏十二部經典,我們要全面總結和繼承這筆龐大寶貴的文化遺產,但若再不建立專業大學來進行分系分科的系統學習和研究,是很難辦到的。

     

        我們不僅要繼承,還是發展,讓佛教與社會文化相融通,共同提高,從而創造出中國佛教在新時代的輝煌。要達到這個目標,更需要有高素質的弘法人才。佛教文化不僅是中國的文化瑰寶。我們有齊全的三大語系佛教(漢語系,藏語系,巴利語系),不僅要在中國弘法利生,還要向世界弘法,為世界各國培養高級佛教人才,這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

     

        目前,日本、韓國等國家都有佛教大學,而我們這個佛教大國卻只有佛學院,最高學歷只有本科,這遠遠不能適應佛教的發展和要求。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創辦佛教大學已經不能再等了,趁現在佛教界一些高僧大德、學者還健在,我們應該盡快地把佛教大學辦起來。

     

        請全國諸山長老、大德法師、佛教信徒共襄盛舉,借著今天大家在這裡相聚的因緣,我現在慎重地建議,立即成立中國佛教大學籌備處。有關籌備處初期的準備、運作和經費,南普陀寺願意多做貢獻。在初期的工作中,我建議組織兩個考察團,分別到韓國、日本、泰國與斯裡蘭卡,以了解它們興辦佛教大學成功的經驗,作為我們發展的參考。考察團回國以後,迅速提出研究報告,逐步展開規劃。我相信一步一步地往下做,經費是能籌集到的。只要發心正確,目標正確,經費和人才自然就會凝聚起來。我們今天最需要的就是下定一個決心,勇敢地邁出第一步。

     

      僧伽教育的新構思

     

        在紀念太虛大師誕辰百年的時刻,我不禁想起了他為辦僧教育奮鬥一生的豐功偉績。大師生前創辦和主持的佛教院校多所,我閩南佛學院就是其中的一所,並為佛教培養大批優秀僧才。每當人們思念他的業績,莫不肅然起敬,大師不愧為偉大的佛教教育家。他離開我們已四十多年了,祖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時代不同了,歷史的使命要求我們要學習大師不斷革新的精神,所以辦僧教育如何闖出一條新路子來,這是擺在佛教界面前一個十分重大的課題。

     

        目前國內外的佛學院,都是沿著本世紀初到四十年代佛學院的老路走過來的,以培養講經法師為唯一的任務。培養出來的學僧,知識面很狹,除了懂得點名相或幾部經論之外,其它的特長是一無所有。因此畢業之後,學非所用,出路成問題。

     

  • Default
  •  


      

     

      結果這些人回到寺廟裡,小事不肯做,大事干不來,還擺出一副佛學院畢業僧的架勢,這也看不慣,那也不順眼,整天唉聲嘆氣,牢騷滿腹,不僅成不了佛教的中堅,僧界的柱石,有的甚至還滑向墮落的邊緣。

     

        國民教育是根據國家的實際需要,培養各種人才的。僧教育也不例外,應根據我國當前佛教界的實際需求,分系教學,除了開設主要經律基礎理論課外,還要開設應用知識課,造就一大批有真才實學的僧才。畢業後分配到各大寺廟或佛教協會工作,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可以收到立竿見影的效果。

     

        因此,佛學院必需由過去單一培養教理知識的僧才,轉變為培養多層次多專業知識的僧才,才能適應當前我國佛教的實際需要。

     

        現將這一設想寫在下面。

     

        科系的設置

     

        一、教理系,培養目標:培養高級佛學研究人才,適應學術研究,教學師資,國際交流的需要。

     

        二、禪觀系,培養目標:培養禪定、止觀,密教綜合修持的人才,建立實驗室,結合對神經病,高血壓,癌症的醫療。

     

        三、教儀系,培養目標:培養僧值(糾察),維那高級法務人才,能獨立主持寺廟各種法務活動。熟識各種法務的歷史,流派,義理和儀軌,熟練掌握各種法務的唱念和使用鈴、杵,鐘,鼓,魚,磬、 鐺,釵法器,

     

        四、管理系,培養目標:培養方丈、監院、衣缽、知客、僧值、副寺等高級寺廟管理人才、具有一定的政策水平和實際工作能力。

     

        五、藝術系,培養目標:培育佛教各項藝術專材。

     

        六、醫護系,培養目標:為寺廟和佛教安養院培養初級醫護人才。能處理一些常見的疾病、具有防疫、消毒和對年老病人護理知識。

     

        上述六個系是針對當前佛教人才奇缺六個方面設立的。

     

        近幾年來,一些在佛學上有造詣的老法師、老居士、如法尊、巨贊、正果、明真、觀空、呂激、郭元興等人,先後謝世了,迫切需要能有一批年輕人脫穎而出,繼承他們的事業。佛教理論如果不能發揚,就等於沒有靈魂的軀殼,不能立足於現代社會。

     

        近代西方,將禪學應用於醫療,建立“禪學心理醫療實驗室",治好了許多疑難病症,因而禪學思想在歐美各國廣泛流行。這一新的動向,不能不引起我們的注意。因此建立禪觀系,進行系統教學,結合實驗,使學生在禪定和醫療上打下堅實的基礎。對禪學的應用和現代化,有著十分重大的意義。

     

      眾所周知,任何宗教都要有一整套的宗教儀式,如果沒有教儀,宗教就不成其為宗教了。解放前各大叢林教儀健全,人才濟濟,南北流派,各呈異彩,所以各地佛學院,沒有必要再開此課。現在情況不同了,由於多年來,對佛教的歧視,這部分的人轉業的轉業,死的死了,殘存的所剩無幾。近幾年來,雖然也有一些青年人非常感興趣,但其知識零零碎碎,談不上正規和系統,至於懂得其歷史演變,流派特徵,湛深義理,就根本談不上了。因此我們要搶救這一部分佛教文化遺產。

     

        寺廟管理人才十分重要。一個寺廟能否興旺發達,關鍵在於管理人員,能否發菩提心,一心奉公;能否住持正法,道風遠播;能否任勞任怨,委屈求全;能否謙虛謹慎,正確處理人際關系。此外還需要具有宗教政策,法律、治保、外事、文物、財會、商業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否則要想管好一所寺廟,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 Default
  •  


      

     

      敦煌,雲崗、龍門等石窟造像,多數出自佛教四眾弟子手中,所以藝術價值很高。現在國內一些寺廟新塑造的佛像,大多數是為了謀利的匠人塑造的。他們對佛教理論一竅不通,其作品均非上乘,有的甚至很粗糙,不堪入目。佛,菩薩像一定要懂得佛的福慧兩足尊的四眾弟子來塑造,才能出現高水平的作品。如青海省同仁縣五屯的喇嘛廟,有繪畫和雕塑佛像的傳統,他們的創作,件件都是精晶,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號稱“五屯文化”。如果我們能培養一批造像藝術精湛的專家,對發揚佛教藝術,是具有十分深遠意義。

     

        醫方明是五明之一,歷代高僧精通醫道者,不勝枚舉。如佛圖澄大和尚因會治病,取得了信眾的擁護,法緣大盛。現在一些寺廟辦安養院,急需一批醫護人員,一些寺廟離市區較遠,需要一部分僧尼懂得醫道,能對常見和突發疾病進行處理,寺廟的防疫工作也很薄弱,如對腸道,肝炎、流感等傳染病的防治,也需要醫護人員。因此,培養一批醫護人才,對提高僧眾的健康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以上六個系的學僧,必須加強戒學,佛教基礎理論的修學。因為佛學的理論和概念,皆是佛陀悟他的方便,而究竟的佛法,要從實際修證得來的。學僧必須明確,無論學哪一個系,都是為了住持三寶,宏揚佛法,為實際修證服務的。也就是為人生佛教服務的,如果背離這個方向,非但不能走進佛法的大門,甚至還要誤入歧途的。

     

        禪堂和圖書館

     

        1、禪堂

     

        佛學院必須建造一座現代化的禪堂,具有空氣流通、光線柔和、無風、無潮濕等特點。佛學院禪堂相當於普通大學的實驗室,學僧在課堂或書本上學到的知識,必須在禪堂裡得到證實,例如學習《禪秘法要》由白骨觀、不淨觀、佛像觀、數息觀等觀法,需要在禪堂一一予以體驗和證實。教師除了在課堂裡講理論外,更需要在禪堂裡指導學僧實踐。現在一般佛學院在教學上最大的弊端,就是理論與實踐脫節。講淨土的不肯念佛;講天台的不修止觀;講律宗的不持戒;講禪宗的不去發明心地。恰如生物教師在黑板上講種田一樣,這樣的知識毫無實際意義。不論講得多麼娓娓動聽,等於空話,不論文章寫得多麼絢麗多彩,不過一堆廢紙而已。至於打禪七,須按照過去叢林規矩,打坐行香,請著名禪師或善知識主七,使行者在禪七裡確有所得。培養出一批禪師,發揚光大中國禪學,這是佛學院刻不容緩的頭等大事。因此除了結夏安居和寒暑假打禪七外,平時也要充分利用禪堂,組織一些人打禪七,俾使行人打破疑團,親見本來面目。

     

  • Default
  •  


     

      2、圖書館:

     

        要有各種版本大藏經,各種工具書,各位古今大德的全集,各宗派典籍,各種叢書、叢刊,也要收藏大量錄音帶、錄像帶,加強音像教學。要培養一批業務訓練的圖書管理員,及時組織讀者寫書評,經常向讀者推薦新書。

     

        3、閱覽室:

     

        要有一個空氣流通、光線充足、座位舒適的閱覽室,內有國內外出版的各種報刊、畫報、供學生閱覽。可以在圖書館閱覽室召開各種類型的座談會、學術交流會,活躍學術空氣。

     

        畢業僧出路問題

     

        近代佛學院興起後,有些畢業生的出路成了問題。因為有的人在佛學院裡學了幾部經論,學得不深不透,本領沒有,架子倒不小,整天議論是非,眼睛生在頭頂上,誰也看不起。像這樣的人誰還敢請,只有敬鬼神而遠之,因此出路成了問題。

     

        “出路”與前面提及的“前途”是一個問題。如果不是為名為利,出路廣闊得很。只要在修證和學問上取得優異成績,一定會龍天推出,轉大*輪,宏範三界。不要一開始就想大出風頭,直上青雲。要默默無聞地工作,要努力奮鬥,等到你的成績,取得社會的承認以後,如是因,如是果,必然會有相當的酬報的。一個青年人剛離開佛學院,對社會和佛教一點貢獻也沒有,不要求別人將他當作菩薩一樣供起來,這未免太不現實了吧!佛教主張自己開拓自己的未來,自己創造自己美好的環境,只看你敢不敢去開拓去創造。靠別人賜予,那是神教思想,咱們佛教可歷來是不包分配的,真正造就的龍像人材,都會被人聘請去的,惟恐請不到。

     

        結束語

     

        最後我呼吁國內外的佛教同仁行動起來,搶救我國的僧教育,把我們的精力集中起來,造就出一批高僧大德德龍像的僧才。為此僧教育必須從重知識,重史學轉移到重三無漏學方面來;從重論學轉移到重經學、重律學方面來;從理論與實踐節轉移到理論與實踐一致方面來;從重印度佛學轉移到重中國佛學方面來。使中國佛教的旗幟更加鮮艷,更加光彩奪目。淨化人心,淨化社會,莊嚴國土,利樂有情,把中國的佛教振興起來。

     

  • Def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