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欽安老居士
篤信佛法、奉行弘揚一生的大善知識

 

发布: 2012-04-30 20:34:27   作者: 吳慧欽   来源:    

 

  • Default
  •  


     

    吳慧欽

     


     

      李欽安老居士以九十餘高齡,仍一心護持佛法、參與加國佛教雜誌寫作,與大家分享學佛心得,並不遺餘力將雜誌推廣至世界各地,精神令人感佩!難得請他談談學佛的心路歷程,跟大家分享他一生學佛與受用於佛法的真實體驗。現摘要訪談內容如下:李欽安老居士

     

      慧欽:李老先生您已經九十餘歲高齡了,是什麼養生秘訣,讓您身體如此健康。每次看見您時,總是看到您神采奕奕、歡喜滿懷的?

     

      欽安居士:個人在青少年時期,體質疲弱,考其原因,係對營養及運動之知識缺乏「解」「行」,以致時生感冒、發燒,也常有消化不良等疾病。後來,懂得「知識」、「力行」在生活上的重要性,乃能力行求知,知後力行,這正如人之雙腿,二者須合作運行,人因而得正常生活。求知在心、力行在身,二者配合,身心乃得安康。「求知」一事,除求謀生之知識外,應更重視心靈之智慧,知道心 (心靈、心智) 到底是什麼?這方面的智慧知識,就非求知於佛教(佛學)不可,佛經講的都是「心」的知識、心的健康、心的昇華;至於「力行」佛教之六度萬行,更是確確實實兼顧身心健康之「行」。「知識」、「力行」兼顧,心身必蒙其利,個人虔信佛教之「知---信解」、「行---行證」學說,但自知離其教導準則,則仍極遙遠,乃經常以「不進則退」自勉,身心迄今尚可平靜運行!

     

      慧欽:您這麼大的年紀,還發願在為加國佛教雜誌寫稿,而且總是第一個交稿,並且自己出錢出力將雜誌寄送到海外,時時想著要把佛法傳播到世界各地,可不可以談談是什麼動機或力量,讓您總是興致勃勃在為佛教盡心盡力呢!

     

      欽安居士:佛教的「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徹底改變了我的世間宇宙觀,上生物學課時讀到達爾文的「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更了解到這是為佛學的「緣生無性」作淺略解釋。佛學的確是博學,而當我了解到「緣生無性」(真如)、「無性緣生」(生滅),是有關「心」的甚深廣義後,乃確認佛學是人類必須學習了解的人生哲學,它可使人得到永恆的平靜愉悅。今日社會知識多到爆炸,就業競爭激烈到幾乎是在拼命,人們生活在這種環境中,心身俱疲。要離開這種苦境,求身心安康,只有以佛家的治「心」理論,行佛家的「菩提心」行,如此「真如」、「解行」兼顧,乃能除去人們受煩惱束縛的凡心。佛經裡所說都是真智慧的學識,由真智慧乃導出人的慈悲心,佛教的「慈」「智」標示,不但令個人敬佩之極,也願今生能盡力將此「慈悲」與 「智慧」傳播世間。

     

      慧欽:請問李老居士,您在中國受過高等教育,相信您學佛如此深入、對佛法如此的有信心,是必有特別的因緣與見解,可否為我們談談您學佛的心路歷程呢?

     

      欽安居士:中學畢業時,抗日戰事正激烈進行,當時生活環境及入學競爭均極具挑戰性,加以雙親望子成龍心切,為進入名校乃單獨離家千里,赴上海參加第二屆全國大專聯考,當時心情的確是如大石在壓,伯父知我有「難」,寄倓虛大師「大乘起信論講義」矚應於課餘讀之。書中講述:心、真如心、生滅心、覺心、心物一體等理論,使我心壓大大減少,得以考入北京清華大學。後戰事日緊,北京之北大、清華、南開內遷雲南昆明,組成聯合大學,乃就讀於昆明,生活更為艱難,考試(課業)繁忙,乃不時以「大乘起信論」經句及倓師之講解自勉,加上當時大學內有眾多知名學者,如錢鍾書、馮友芸、朱自清等等,不時舉行人生講座,多涉有佛家思想,彼等深入淺出的佛教哲學解釋,聽後於佛哲學之心、佛、眾生,三而一、一而三信心更增,更深入「因緣所生法」奧境。其後在湛山精舍性空、誠祥及達義三位法師之鼓勵,得在精舍圖書館中勤讀大乘經典,在華嚴、般若等大經之哲理多有啟蒙,在此順向三位大師致以虔誠敬意。

     

      慧欽:可否以您修行多年的心得,為當今正在學佛者或還不信佛者提些建議,給他們指點迷津、或增強其信心呢?

     

      欽安居士:生活於現今社會,心靈上的壓力,其沉重不可言喻,生活中發生的得失、悲喜、敵友,令人心情波浪起伏;而失敗、悲痛、敵對等經常令心靈處於擔憂、抑屈、不悅,這確確實實是苦。一般而言,除苦方式,人與人殊,也因事態而異,但就其基因,苦乃發於自心,如能了解自心、管制自心、昇華自心,苦則自滅!要了解自心,佛教的八萬四千法門(其實何止於此數),門門均可使心門大開而昇華,但人的惰性與固執,要其虛心接受「開卷有益」(對佛經而言),確為難事。

     

        個人認為古聖人所言:「謙受益、滿招損」、「不恥下問」、「三人行必有我師」等等,是針對固執、惰性而言,它是要人能虛心接受他人見解。其實在「心」這門學問,只要打開任何一本佛經,只要看看經中一兩節經文,以謙虛心去求解,進而以好奇心深入佛理,必得獲益。個人經驗,佛理越了解,凡心就可越安靜,我確信佛教教義,若以虔誠去「解」與「行」,必可使人離苦得永恆愉悅。

     

      慧欽:湛山精舍籌建加國佛教四大名山,首期工程─大雄寶殿將在今年五月二十八日舉行動工奠基大典,這也意味著加國佛教四大名山將正式啟動,您護持正法及湛山精舍不遺餘力,對這個工程的奠基起造,您有沒有特別的想法及呼籲呢?

     

      欽安居士:正如達義法師說:「加國四大名山與遠在地球東邊的中國四大名山,是連成一線的」,它們同是世界偉大的文化遺產;而在時空上,加國四大名山是將中國四大名山的文化,在傳統上貫穿成一線,再延伸至世界各方。

     

        四大名山標示的是佛教的「悲、智、願、行」,它以極簡單四個字打動遊人於行山、玩水時,能聯想到人生的真義。當人進入這四字的「解」,他就已入佛之境,進而行該四字之「行」,則成佛在望。現該山經湛山諸位法師「一番寒徹骨」的籌備,已將奠基啟建,加國五台山大雄寶殿將來圓成,世人有福了!

     

        建大名山,需款龐大,個人於此呼籲各方善長仁翁,踴躍捐款出力,俾此名山聖地,早日圓成,為世人增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