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露忏悔 同出苦轮

 

发布: 2013-11-06 21:08:02   作者: 惟净恭记   来源: 性空长老   

 

性空长老(2012年8月31日盂兰盆梁皇宝忏法会圆满日开示)
惟净恭记

 

  在每年的农历七月,加拿大佛教会湛山精舍及附属道场法事繁忙,四众弟子虽然特别忙碌,但无不法喜充满。本舍分别在农历七月初一举办地藏忏祈福法会,于农历初九至十五日启建盂兰盆梁皇宝忏法会七永日,并于农历的七月三十日举行孝亲报恩地藏法会。于各项法事中,无论是供佛斋僧、诵经礼忏,还是超荐祈福等功德迴向,皆利益各人存亡父母及历代祖先。所以,农历的七月也是佛门孝子贤孙报答历代亲恩的孝亲月。

 

  大家在加拿大,虽然身处异国他乡,时空、地域发生变化,但仍能随缘不变,保持着中国传统的孝道文化,踊跃前来本舍参加盂兰盆报恩法会,本人感到非常之高兴和赞叹!今天虔诚的与会善信都把整个大殿挤得水泄不通,大家流露出一片孝思深切的热忱,真令人感动不已!

 

  今天欣逢农历七月十五日,是本舍启建盂兰盆法会七永日的圆满日,同时又是佛的欢喜日。为什么说今天是佛的欢喜日呢?

 

  在印度,因为夏天雨季一般长达九十天,草木生长和虫蚁繁殖都特别迅速。佛在世时,因为慈悲爱护一切众生,避免出家人外出托钵或度众时,不小心踩踏伤害地上的草木新芽、虫蚁;于是佛制规定出家人在三个月的雨季期间,聚居一处,严禁无故外出,安心精进修行,共同过着梵行自律的清净生活。一般是由每年的农历四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称为「结夏安居」。

 

发露忏悔 清净无垢

 

  在还没有入圣证果的凡夫,日常举心动念的造作,就像在佛经所说:「无非是罪,无非是业。」这些罪业能障蔽我们本有的清净佛性,也是修行的一个大障碍,使我们在生死苦海中,六道受苦,轮转不息!

 

  佛陀为了让弟子们在知过忏悔后,以清净无垢的心去修学无量断烦恼的法门,用功办道。当时佛制规定:同住僧众每半个月定期集会一次,读诵戒本,自我观照,反省过去半月内的行为,是否有犯戒本的规条。佛陀并且特别制定夏安居的最后一天为僧众「自恣日」,于当日各自举发自己在安居期间曾犯的错过。由此可见忏悔法门的重要性,在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当中,忏悔是必修的法门,正如经云:「有罪当忏悔,忏悔则安乐」。

 

僧住法住 佛生欢喜

 

  农历七月十五日是僧自恣日,意思是指在安居三个月圆满结束的最后一天,众僧齐集在一处,各人检讨有关身、口、意三业的行为造作上有否犯戒。若觉察自己在安居期间曾有犯戒者,则必须在大众面前忏悔,把自己所犯的过错,毫无隐藏地表白出来。诚心发露忏悔,改往修来,誓不再造,自生喜悦,称之为自恣。僧众通过自恣后,互相检点,更能坚定安住于清净戒行中,长养善法,功德难量。

 

  出家人是续佛慧命,弘法度众,佛法住世的象征。释迦牟尼佛把正法久住世间的责任,付托给出家弟子们。所以,正法的久住是要依靠和乐清净、有修有证的僧众去住持和实现六和敬法规。

 

  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结束日,佛陀看到弟子们在结夏安居期间摄心守意,精进修行用功办道,欣慰僧众皆能修行有成,正因为弘扬佛法后继有人,所谓「僧依戒住,僧住则法住」,佛陀便心生欢喜。所以,今天七月十五日名为是佛的欢喜日。

 


 

  • Default
  •  



     

    盂兰盆会 供佛斋僧

     

      今天本舍大雄宝殿佛桌上的供菜供品特别丰盛,这是遵照释迦牟尼佛的遗教指示,佛弟子若行孝亲者,应于七月十五佛欢喜日,奉盂兰盆供佛施僧,这个佛教仪式称为盂兰盆会。以尽世上甘美的百味饮食和各式各样的供品盛于盂兰盆,供养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和贤圣僧,同时亦供养现世的十方高僧大德。因此,今天又称为供僧日,或称为僧宝节日。

     

      今天除了是僧自恣日、佛的欢喜日、供僧日之外,实际上也是我们佛教徒的孝亲及缅怀历代祖先的节日。能够有善缘参加今天具有这么多殊胜因缘的盂兰盆法会,真是我们多生多世修来的福德因缘啊!

     

    救倒悬 解痛苦

     

      刚才大家在法会中读诵的《盂兰盆经》,是一部佛教阐扬孝道的经典。盂兰盆是梵语Ullambana的音译,是「救倒悬,解痛苦」的意译。倒悬,是比喻亡者在恶道所受的苦,犹如「倒悬」一样极难忍受的痛苦。 《盂兰盆经》是述说佛陀为了成就目犍连尊者,救度母亲脱离饿鬼道的孝心,而宣说了这个殊胜的孝亲法门。

     

      据《盂兰盆经》记载: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目犍连尊者,刚得六神通时,以天眼观见母亲死后堕在饿鬼道中受苦。饿鬼道众生的特征是肚大,而咽喉则像针孔般细小,日夜饥饿相续,皮骨相连,痛苦难堪。目犍连尊者目睹亡母之苦况,欲报慈爱养育之深恩,心想借助神通的力量,用钵送饭给亡母吃。然而饭食还未送入口里,即化成火炭,遂不得食。目犍连尊者自知无法自力救助在饿鬼道受苦的母亲,便求助于佛。

     

    三宝加被 同出苦轮

     

      佛陀告知目犍连,因为你的母亲罪根深结,必须凝聚十方贤圣僧众的修行力量才能救拔,佛陀慈悲,指示了救度的方法:

     

      在七月十五日众僧结夏安居的圆满日,启建盛大的盂兰盆法会,以珍馐百味饮食和供品置于盂兰盆中,供佛施僧,供养十方高僧大德。因为这一天适逢僧众自恣时,以具足清净戒之贤圣僧的深广如汪洋大海般的威神修行道力来超度母亲,方可获得脱离饿鬼道之苦。

     

      目犍连尊者感谢佛陀的慈悲指示,于七月十五日依教奉行,敬设盂兰盆会供养十方僧众。果然即于是日,目犍连的母亲蒙三宝无量之功德迴向,当下获得解脱一劫饿鬼道中之苦,超生天界。

     

      当时目犍连尊者见慈母获益,欢喜雀跃,在感恩这个不可思议的殊胜功德之余;更本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精神,心怀利益一切众生的父母。于是目犍连尊者便赶去请教佛陀:「请问世尊,倘若在未来世的佛弟子,是否也可以通过供奉盂兰盆供僧方法,来救度各人的父母,乃至恩泽一切无量众生的父母呢?」

     

      佛陀当时非常赞叹目犍连的慈悲度众胸怀,佛指示以后在未来世,一切佛弟子,行慈孝者,皆应为所生现在父母、乃至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的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饭食,放盂兰盆中,供十方自恣僧众。若凡有供养此等自恣僧者,现世父母、六亲眷属得出三涂之苦,应时解脱,衣食自然;若父母现在者,福乐百年;若七世父母生天者,受无量快乐。

     

      据上述经文内容概要启示,在七月十五佛欢喜日供僧,仗十方众僧的戒德威力,能使令恶道众生,同出苦轮,超生善道,以及六道众生沐浴三宝恩德。因此每年参加盂兰盆法会,无论超荐或祈福,冥阳两利,是报亲恩的妙法,佛弟子应依教奉行,不可不信也。

     


     

  • Default
  •  



     

    百行孝为先

     

      中华民族自古至今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民族,百行孝为先的孝道思想,是人格之养成和伦理道德之规范。常言道「孝」是德之本、五伦之首。在中国,依《盂兰盆经》而举行的供佛斋僧,超度历代祖先及为现生父母祈福积德的佛教仪式,相传是始于梁武帝。据典籍记载,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日,皆以盂兰盆盛供品,普施与各佛寺名刹,供奉仪式极为盛大,隆重庄严。自此以后,近一千五百年蔚成风气,历代帝王大臣,以及民间都流行到寺庙去参加盂兰盆法会礼佛祈福,祭祀先灵,以报祖先之养育恩德;并祈愿世界和平,国泰民安,风调雨顺。

     

      在佛教也是非常强调孝道的重要性,佛经上说:「父母于子,有大增益,乳餔长养,随时将育,四大得成。」不论是男是女、是僧是俗,所有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的身体,莫不是由父母而生,为人子女应当尽孝图报父母劬劳之深厚。同时在生命成长的过程当中,人生在世,除了父母的养育、三宝的教化、师长的指导外,还需要亲戚朋友的鼓励和士、农、工、商等各界人士的协助,须要靠着上述这些种种因缘条件,我们才能有今天的成就。

     

      这种种因缘条件,正是长养我们的色身和法身慧命的泉源,也是恩德之所在,佛教认为人生在世是要承受着父母恩、三宝恩、众生恩和国家恩等等恩德的赐予,才能生存成长。上列的四种恩德,在佛教中称为四恩总报,「父母恩」则是名列在四恩总报之首。父母的恩德既然如此深重,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实践孝亲之道,不令孝道的美德断绝,继续永远流传千古呢?

     

    念及累世父母 普及有情众生

     

      释迦牟尼佛住世四十九年,谈经三百余会,在三藏十二部典籍当中,皆有不少佛教孝亲思想的弘扬。最为大众熟悉阐扬孝道的佛门孝经,主要有《盂兰盆经》和《地藏菩萨本愿经》;地藏菩萨因地修行时曾两度为孝女,因为救拔母亲脱离地狱的孝思触动,而发下「地狱不空,誓不成佛;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大愿。从佛门孝经的教诲当中,佛陀不仅教导我们要孝养现世父母,更要孝敬过去世父母,乃至视一切众生皆是我父我母,要尽力使他们解脱生死轮回,离苦得乐,才是无上的至孝。

     

      佛经上说:「有情轮回生六道,犹如车轮无始终,或为父母为男女,生生世世互有恩」,所以「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据此可见,佛教所提倡的孝道思想,是要念及累世父母,普及有情众生。

     

    慈孝累世 功德难量

     

      据记载,佛陀在无量阿僧祇劫因地修行中,慈心孝敬累世不同法界的父母,乃至曾以自己的身肉,供养父母于急难之厄。以是功德,上为天帝,下为圣主,乃至成佛,为三界之尊。可见克尽孝道不仅是为人天所敬爱,更可为来生种下成佛的无上因缘。在娑婆世界成道的释迦牟尼佛弘法利生,造福法界一切众生;在父亲饭净王往生时,亲自为父王抬棺木;又为了报答母亲生育慈爱深恩,佛陀特于临涅槃之前,往忉利天宫为生母摩耶夫人说法三个月。佛陀本身就是真正彻底落实孝道的典范,所以古德有赞偈说:「大孝释迦尊,历劫报亲恩。」

     

      纵观佛教的孝道观念,正如莲池大师说,孝道分为三个层次:「甘旨奉养,使父母免于饥饿,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永断三途之苦,是上上大孝。」

     

    礼忏功德 自利利他

     

      湛山精舍为了提倡至孝的实践,除了于农历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会外,更于七月初九至十五启建礼拜《梁皇宝忏》七永日。礼拜《梁皇宝忏》是非常的有意义,因为佛教说,众生无业不生娑婆,因此人投生到这个世界来,之所以要受尽八苦的逼迫,生死轮转,苦多乐少;皆是由于众生往昔所造的种种恶业,所招感的因果业报。

     

      虔诚礼拜《梁皇宝忏》功德殊胜,既自利,又可利他。因为透过至心礼佛拜忏,把往昔所造的罪业在佛前发露忏悔,令一切罪障皆得灭除,身心清净无染,让本具的佛性显现出来,这是切身的自利;同时更奉为法界众生礼佛求忏悔,仰仗十方一切三宝慈悲力摄受,功德利益迴向各人现生父母消灾延寿、福乐百年;并超度过去七世父母师长、亲朋眷属及一切法界六道群灵,以及海、陆、空遇难的无祀孤魂,乃至累世怨亲债主,皆得解脱,同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共证无上菩提,永断堕入三恶道之苦,这就是湛山精舍自创建以来,举办一年一度盂兰盆梁皇宝忏法会的愿望。

     

    结语叮咛

     

      我们不单只是在每年的盂兰盆法会期间,参加法会和拜忏的行事就算是克尽孝道了。 《梁皇宝忏•奉为父母礼佛品》中说:「天下恩重,莫过父母,世实无二。唯勤学业,为善莫废,积德不止,时刻不忘,必能感报劬劳之恩。」因此,欲想报答父母劬劳之恩,我们在一年四季当中,须常生惭愧心,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精勤道业。无论冬参夏学,勤到寺庙参与各项法会活动;或于平日修持,念佛诵经,持咒礼拜,二六时中都不敢虚耗光阴,以无暂停息的积德累功,迴向七世父母,历劫亲缘。

     

      最后谨以莲池大师的《七笔勾》偈语:「恩重山邱,五鼎三牲未足酬,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与大家共勉。倘若大家能如法实践世间、出世间佛法的孝道思想,相信对于累世父母必能「生能养其体,死能导其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