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存感恩 慈行大孝

 

发布: 2014-12-12 16:55:12   作者: 达义法师   来源: 湛山精舍   

 

  释迦牟尼佛示现到人间说法,其主要目的是希望我们每天过得开心,让我们有幸福自在的人生。但是现实中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很开心。生活物质贫乏,使人有烦恼痛苦;生活物质丰富,我们的心灵依然有烦恼痛苦。释迦牟尼佛告诉我们,一个真正幸福快乐的人要学会感恩,心存感恩,不管物质有多少,每天都会欢喜、自在。

 

一、佛教的报恩思想

 

  佛教非常强调报恩,在每天的早晚课诵,乃至每一堂佛事结束的时候,都有报恩的内容,经常诵的回向偈:『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上报四重恩,就是说我们在一生当中要报四种恩。第一种恩就是报父母恩。父母生育我们,我们有思想和能力,懂得报父母恩,才会有和睦的家庭,慈祥的父母,孝顺的儿孙。

 

  第二种恩就是报师长恩。我们的师长包括世间的师长和出世间的师长,世间师长就是我们从小学、中学、大学、读硕士、读博士所有教导我们的老师,乃至于我们从学校毕业以后到社会去,有好多善知识老师,他们启发、帮助我们,教我们技术,教我们知识。出世间的师长就是寺庙中出家人,跟我们讲佛法,讲解出世间的道理,来启发我们的老师。

 

  第三种恩就是报众生恩。我们的衣、食、住、行无不来自众生之恩,都是由其它众生来成就的。我们与每一个众生都有关系,不管他是什么人,从事什么行业,我们的幸福快乐都离不开他们,每个人的劳动都是为了对众生的报答。这样想的话,就会心存感恩,广结善缘。你对人家好,人家才会对你好,有了报众生恩的意念,才有人与人的平等关系,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共同建设文明的社会。

 

  第四种恩就是报国土恩。人与大自然、人与环境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我们赖以生存的国土是无私的。山河大地,水土资源,粮食矿藏,文化传统等等,都是国土对我们的奉献。如果一个国家治理不好,社会很乱,人心不安,那么就很难得到幸福快乐。所以,使国土庄严是我们报恩的职责,也是我们为后辈应尽的义务。我们对国家要有贡献,应该感激国家给我们提供一个安定的生活环境,使我们每个人能够发挥才能。

 

二、报恩是佛教的一大特色

 

  佛教有三部经书讲述报恩行孝的思想。第一部是《地藏经》,第二部是《佛说盂兰盆经》,第三部就是《父母恩重难报经》。佛在三部经书里很具体地讲述了报恩行孝的道理。

 

  在地藏经里,释迦牟尼佛在临涅槃的时候,为了报答母亲的生育之恩,以神通力到天上为母亲说法三个月,这是《地藏经》的缘起。目犍连尊者证得阿罗汉果以后,思念母亲,他用神力观察,发现他的母亲堕在恶鬼道中受苦,于是拿一钵饭送给母亲吃,然而他的母亲由于业障深重,饭抓到口边就变成烧着的火炭,不能吃。目犍连尊者非常痛心,飞奔到佛那里寻求解救的办法,于是佛为他说了《盂兰盆经》。而《佛说父母恩重难报经》的缘起,是佛陀引领弟子在路上走,发现路边有一堆枯骨;身为世尊的佛陀立刻俯身,五体投地向着这堆枯骨恭敬礼拜。佛陀从人们不注意的一堆枯骨,看出了多世的因果,知道这堆枯骨是佛陀的祖先,或是多生的父母。因为如此,释迦牟尼佛向枯骨表达无限的哀思和礼敬。释迦牟尼虽然已经解脱成佛,成为了人天导师,四生慈父。但还是念念不忘他的父母。

 

  在《地藏经》中,地藏王菩萨发弘誓愿的主要原因,也是基于报恩的孝道思想,从爱他的父母,到爱他周围的朋友,乃至爱那些不认识的人。发大弘誓愿,广度众生:『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众生的快乐就是地藏王菩萨的快乐,众生的痛苦,就是地藏王菩萨的痛苦。佛教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就是菩萨的境界。我们修行,从凡夫到菩萨境界以后,这个境界不可思议,因为修到这个境界,菩萨的智慧和慈悲非常广大,「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因而生起恭敬,这种广大的报恩思想,是佛教的一大特色。

 


 

  • Default
  •  



     

    三、以报恩之心孝顺父母

     

      每个人最关切的事,就是要报答生身父母一生抚养的恩德。不管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不管在哪一个行业,我们都要感恩父母,时时刻刻要想怎么样去报父母的恩。我们对父母要孝顺,尽为人子的职责,我们不仅要念报恩的佛经,还要报答父母养育之恩,同时要把报恩的思想落实到日常生活里面,要做一个标准正信的三宝弟子。

     

      西方国家小孩到十八岁以后就独立了,搬出去住,去社会上工作。这跟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不一样。父母生下我们,养育了我们,我们长大以后,要报答父母的恩,不管我们到哪里去,在什么地方,到父母晚年的时候,我们都应该要尽孝,赡养父母,『生则养』 ,这是报恩父母的起码要求。去关心照顾父母,陪伴他们;父母年迈疾病缠身,及时带他们去诊治,精心照料;多给父母精神上的安慰,用佛法度化他们,这才是最圆满的孝,这也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美德。

     

      佛教经典里面有好多法门,不管念佛也好、持戒律也好,孝敬父母是我们佛教徒应该做的事情。对健在的父母,我们要多帮助、照顾、安慰他们。除了物质关怀、照顾父母之外,还要在精神上安慰父母。怎样才能做到精神上安慰父母呢?就是让父母了解佛法,启发父母恭敬三宝,希望他们了解因果,知道哪些应该做,那些不应该做。平常要诵经,要念佛,懂得怎么样修行,对生死有所了解。健在的时候身体健康,临终的时候万缘放下,对死亡没有任何的恐惧和害怕,一心念佛,求生西方极乐净土,让他们走的时候很自在,没有任何障碍。通过佛法的开导,让他们能够转迷成悟,转凡成圣,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来生来世不再到六道里面轮回。

     

      对我们已经往生的父母,当我们思念他们的时候,平日除了为他们献鲜花、上香之外,我们要读诵《地藏经》,把诵经的功德回向给我们过往的父母,希望他们离苦得乐。因为我们没有神通,不知道往生的父母在哪里,不知道我们的七世父母在哪里。可是不管他们在哪里,诵《地藏经》回向给他们都可以收到,可以得到利益。如在三恶道里的,能够离苦得乐,到人间来,或者到天上去;如已在人间或天上的,通过我们念诵地藏经的加持力,有助于他们超越三界六道轮回之苦。

     

      经书说,我们求生西方极乐净土,有一个正行道、一个助行道。正行道就是我们念阿弥陀佛;助行道就是我们要相信因果,恭敬三宝,做善事,同时孝敬父母,这样的人才可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 《阿弥陀经》讲:「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你要到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孝顺父母的福报,是不能到西方极乐世界去的。所以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为父母礼惭的功德很大。因为我们与父母的血脉相通,彼此关系密切。所以对我们过往的先灵,历代祖先不断念佛,诵经,拜佛,把功德回向给他们,越多越好。这才是广行大孝。

     

    结语

     

      佛经告诉我们要知足常乐,快乐跟痛苦从哪里来?是从心里面来,人最大的痛苦就是贪得无厌。没有的,想得到;得到以后嫌少;嫌少以后是痛苦,不断追求欲望,没有时间停下来享受现有的一切。一般人认为,幸福就是有工作、有房子、有家庭。生活中好多人都拥有这些,却不一定幸福快乐。为什么?就是心的问题。你今天想开了,懂得感恩报恩,那么你就得到快乐;你今天想不开,心里充满贪嗔痴,那么你拥有再多,心里都不觉得开心。所以,如果我们每个人懂得感恩,懂得知足常乐,幸福快乐就在当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