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籁妙音话佛乐

 

发布: 2014-12-12 16:45:44   作者: 蔡仁仪   来源: 湛山精舍   

 

  随着八世纪初天竺佛教音乐的传入,中国的佛教僧侣将民间乐曲亦融入到佛曲中,创造出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佛教音乐,被称为「中国梵乐」。唐宋时期,是中国佛教鼎盛的时期,佛曲亦然。庆典节日时少不了佛乐的演唱,寺院也成为保存与传习佛教音乐的中心。佛教音乐,在北宋时期臻于鼎盛。当时的皇家寺院大相国寺每逢大型庆典,邀集八方著名乐僧共同演奏,规模宏大,气势恢宏,一时名闻遐迩,天下无双。该寺乐僧使用的乐器中,最为独特的是「筹」,其音色兼具箫的哀婉、笛的悠扬,令人有超尘脱俗之感。

 


 

  • Default
  •  



     

    中国早期佛教音乐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后,迅速地融入到中国文化之中,并对普罗大众的精神世界的升华和教育层次的提升大有裨益。西元五世纪之后,中国的皇帝不再寻求延寿的「仙丹」,而开始探索永恒内在的智慧。为了满足获得更多佛学知识的渴望,唐朝皇帝派遣优秀的佛教僧侣去印度北部的那烂陀寺佛教大学求学。求学的旅途中充满艰难险阻,需要极大的勇气和牺牲精神才能完成。当时著名的僧人玄奘法师成功地完成了这一壮举,在那烂陀大学进行了广泛深入的佛学研究,并将珍贵的佛教典籍携回中国。玄奘法师回到中国后,开始夜以继日地翻译梵文或巴厘文的佛学经典。当时翻译的重点,主要是在保持古典风格基础上,对于佛法意义进行翻译,其中也包括梵音梵呗。

     

      由于两种语言的巨大差异,导致了梵文帕利克咒语吟唱的翻译被迫中止。这是因为梵语词有很多音节,而中国字是单音节。如果用中文标注出梵文发音,文字会包含太多音节,音乐的节奏就会显得急促匆忙。反过来,如果用中文唱诵梵文原本的含义,就会把一段很长的梵文简化成只有几个音节的汉语。基于这些考虑,译师们最终决定对经文用汉语意译,而非使用梵文音译;对咒语则仅用梵文音译表示。由此,在梵呗音乐中形成了用汉语诵唱佛经,用梵文唱诵咒语的表达方式。在大型庆典活动时,各种法器被应用到法会的唱诵中。很多年下来,虽然大多数佛经的梵语原文失传了,但咒语部分的梵文还是保留在了很多的佛教音乐当中。

     


     

  • Default
  •  



     

    佛教音乐包含的意识形态

     

      在《阿弥陀经》里的极乐国土上,种种奇妙杂色之鸟和诸宝行树常作天乐妙音。人们听到此音声,皆一心称颂佛的名号。这是佛菩萨借用优美的音乐,净化人们的心灵,传授佛法,教化众生,使人们在喜爱的佛乐中,以佛的教化修行。出于这个原因,梵呗音乐从始至终出现在种种佛事活动之中。

     

      佛经故事中传说,释迦牟尼当年于精舍修行,为弟子讲经说法时,迦陵频伽鸟飞来,环绕释迦身边,且歌且舞,其声美妙无比。于是佛国音乐天神,妙音天摩模拟迦陵频伽之歌声,演奏「迦陵频伽曲」。释迦牟尼涅槃后,多闻弟子阿难将之传于后世,成为「林邑八乐」之一。著名的敦煌壁画中也描绘了在佛陀座下,协侍菩萨和佛弟子两边,礼佛乐队持乐演奏供养礼赞佛菩萨;在经变画中,描绘著佛殿前沿两侧的礼佛乐队;而在佛菩萨说法的会场前面也有描绘大型歌舞场面中的乐队。这些乐队一方面是表现礼赞佛陀;另一方面则是表现佛国净土极乐世界中欢乐自由的情景。

     

    传统的寺院礼仪唱诵

     

      「佛教音乐」大致可以分为三个主要流派: 传统的寺院礼仪圣歌、现代虔诚的佛教歌曲,以及现代商业和非商业流行的佛教音乐等。 「梵呗」,特指佛教礼仪音乐。除了寺院的僧人外,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其实,「梵」表明它是来自于印度,「呗」是梵文「bhasa」,意思是背诵经文;另外也和一般人俗称的「歌」的含义相同。 「梵呗」即是背诵优美的佛教经文和咒语,它可以平息忧虑,有助于个体修行者进入冥想状态。 「梵呗」已经成为寺院的传统唱诵功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广泛应用于各种佛教仪式、讲经和早晚课诵中。

     

      相传,早期的礼仪梵呗由东晋高僧道安法师(西元312-385 年)创制,流传了一千六百多年, 至今没有太大的改变。梵呗是寺院内礼仪仪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两种主要类型: 「歌」 和「赞」。中国的传统音乐,主要是五声音阶。 「歌」的特点,是相似的语音和音节以短节奏方式的重复。然而无论是「歌」还是「赞」,良好的呼吸控制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短语很长,不能被打断的时候。

     

      在寺院,梵呗通常是配乐合唱。维那师是诵经的领诵者,类似于乐团的指挥。通常维那师长吸一口气,开口领唱第一个音节,在唱了两三个音符颤音后,众人再加入进来,齐声颂唱。一般来说,没有人比维那师的声音更响亮了。

     


     

  • Default
  •  



     

    现代虔诚信仰的佛教歌曲

     

      虔诚的佛教歌曲历史较短。在二十世纪早期,中国音乐无论是白话或传统戏曲,都广受西方音乐符号的影响。虔诚信仰的佛教歌曲最早出现在1930年左右,由近代著名高僧弘一大师在修道的寺院里创制。弘一大师未出家前, 曾经在日本研究戏剧和音乐。出家后,他即开始用佛教经文作词, 谱写艺术歌曲以传播佛法。代表作有《三宝歌》。在他去世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的艺术荒废、政治动荡和贫穷, 至今还没有出现更多这样虔诚信仰的佛教歌曲。

     

    现代商业和非商业的佛教音乐

     

      在中国佛教寺院的法会中,梵呗音乐使用的乐器是各种法器:如木鱼、鼓、大磬、引磬、钟、磬钹等。然而最近二十年里,现代商业和非商业的佛教音乐开始流行。商业佛教音乐包含了流行音乐、轻音乐、摇滚、重金属、甚至说唱等各种音乐形式。这类音乐并非传统意义上的佛教音乐。表演者通常很少了解佛法教义,其作品也不涉及修行实践。尽管如此,传统佛教经赞的梵呗音乐,丰富了音乐宝藏,由此产生了大量优美抒情的流行商业和非商业佛教音乐。佛教团体通过推广非商业化的佛教音乐传播佛法,也有居士通过商业销售这些音乐为佛教团体或寺庙进行募捐或筹款。

     

    结论:

     

      任何宗教宣扬教义皆少不了音乐礼赞,佛教音乐的特性受佛教文化的影响而形成,如《普门品》中「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的理念,形成了梵呗音乐的特色,却又因梵呗的存在和运用而凸显佛教的空灵和清净无染的特性。当然,无论是殿堂音乐,或是传统音乐都在实践中不断地发展。佛教音乐亦是如此, 既继承传统,又不断地与时俱进,各种佛教音乐互补,为民众所接受,从而达到弘法利生的目的。就如同娟娟细流融入长江一样,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