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凉地── 五台山(三)

 

发布: 2010-05-06 08:01:00   作者:    来源: 赵仁瑞   

 

  • Default
  •  

      从塔院寺出来前往普寿寺,因为在来五台山之前,已在山西的榆次参访过普寿寺的下院——大乘寺,并且在那裡有幸见到了普寿寺的住持——如瑞法师,所以此时来到普寿寺,倍增了一份亲切感。普寿寺和五台山上其它寺院不同之处在于,它是一所比丘尼(女众)学院,也是中国目前最大的比丘尼道场,它并不对外开放,我们这次是跟着达义师父出行,才得此殊荣。说起普寿寺的建寺经过,真的令我们女众感到骄傲,整座普寿寺是由全寺尼众和居士一砖一瓦亲手建起来的。据悉,1991年秋,如瑞法师带领几位比丘尼悄然来到五台山,在台怀镇北部的清水河边立下「自己动手,修建寺庙」的誓言,如瑞和妙音两位法师亲自带领全体尼众打井、拔草、盖楼。后来不断有居士来佈施、添砖加瓦历经艰辛,终于创建了一座十方尼众的道场——普寿寺。十七年时间过去,这裡已经颇具规模,法堂庄严,大殿宏阔,数百名比丘尼在此修行习道。据说她们的文化水准都在初高中以上,还有大学毕业的。她们要在这裡学习六年,才能出师,分散到不同的寺院去。

     

  • Default
  •  

      由于如瑞法师提前已经做好安排,普寿寺的当家隆严法师,知客师寂文法师以及昌悟法师已在寺内恭候我们的来访。我们跟随达义师父,一行十几人进入了普寿寺,直接入目的是正面一座威严高大的建筑,上面两个镏金大字「法堂」,几位法师就在此等候。眼前这几位师傅大多肤色偏白,身材瘦削,眉宇间还透着书卷气。她们脸上一直洋溢着轻鬆安宁的表情,和周围弥漫着的佛教气氛,正好相映。也许在我们俗人看来,以如花的青春年华在此修行,是件苦差事。可她们脸上的笑意却明白地告诉人,这裡是心灵的最好归宿地。不由得让我们衷心敬佩。法堂一楼是宏阔的经堂,中间供奉释迦牟尼佛,地上有数百个蒲团,供比丘尼们端坐颂读经文之用。上到二楼来,还有一个令人万分惊讶的图书馆,裡面的典雅、庄严又引起一番讚歎。在这样的环境中修行,心灵自然会无形昇华。法师们带领我们从一条曲折的小道穿行过去,隔壁是正在建设中的巍峨大殿,又是另一番气象。寂文法师介绍说,这些工程都是在如瑞法师的主持下进行的,比丘尼们亲自参与工程修建,搬砖添瓦,用自己的手为寺院建设辛勤工作。难以想像这建庙的粗重功夫,女众怎么能担负呢?正在犹疑之时,眼见拉砖的车来了,十几个比丘尼和居士们分成两组热火朝天地卸车,站在车上的往下扔,车下的接住后整齐排放,动作俐落而有节奏;一个瘦弱的小居士努力地抱着一块沉重的木板往前走;旁边一群人正在打磨木桩…所有人脸上都洋溢着笑容,别小看这些弱女子,干起活来毫不含煳,非常起劲。

     

      从寂文法师的介绍得知,出家女众的生活是清苦寂寞的,她们须遵守三百四十八条戒律。普寿寺的比丘尼持戒尤为严格,每天早晨三点起床,晚上十点熄灯,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每天只吃早、午两顿饭,其馀时间都用来诵经、劳动和做功课,一言一行都要谨遵佛法。由于佛教中有「过午不食」的说法,普寿寺一天只吃两顿饭。

     

  • Default
  •  

      说到午斋,我想大家此行的最大目的就是想在普寿寺吃一顿过堂饭吧,虽然去年我在湛山精舍佛七期间,有过此经验,但能在普寿寺和几百尼众一起正式的吃一顿过堂饭,想想真的是迫不急待呢。话到此时,听见板声响过,在寺庙裡,一切行动都要听打板,出家人的板声就像军人的号声。哦,太好了,应该是吃午斋的时间到了,看了看表,正好是十一点,只见一群尼众排队去「五观堂」用午斋,比丘尼走在前面,身穿褐色僧衣,因为正是春寒料峭时分,好多人都添加了一件小斗篷。居士走在后面,不少居士身着海青,神情庄严肃穆。长长的队伍在嫋嫋炊烟中蜿蜒前行,除了细碎的脚步声和几声轻咳再无半点声音。

     

      五观堂的门开了,师父们一排排走进去,我们跟在后面。进入五观堂,一楼大厅正中,悬挂的是一幅巨画,画面上是一隻看起来温顺灵慧的绿毛回首狮,狮子上方是五隻桔黄色飞舞的蝙蝠。狮子是文殊菩萨的坐骑,蝙蝠象徵「福」,给这庄严肃穆清淨的五观堂增添了一丝温馨。裡面很大,栗色的长条桌子一排排摆放,走近细看,桌上其实铺了层同色的橡胶垫。所有的尼众在长长的桌边按位落坐,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只有衣服的簌簌声。桌上已摆好碗筷,每人两个白瓷带花的中碗,摆在桌子外侧,一双筷子横放面前。我们一行十几人坐在最后面两排,和师父们隔了不知道多少排,又背对她们,看不到她们怎么做,只看见有些居士们双手合掌,有些又没有,不懂佛教礼仪,还不习惯合掌礼敬的他们,看起来真是有些手足无措啊!看着他们的无所适从,我心裡有点小小窃喜,好在我吃过过堂饭,知道点皮毛的规矩(用斋时不能讲话,要多少只能用筷子表示。如果要半碗,就用筷子在碗中部划一横;要稀的,就用筷子在碗裡晃一晃;要稠的,就将筷子直立在碗中),在这裡不会显得太失礼,毕竟是皈依弟子吗,佛教礼仪总是要知道点的。待所有人坐好后,负责分饭的比丘尼往碗中添饭加菜。哇,午斋的内容真是丰富啊,有米饭、馒头、粥和两样热菜,为保证营养,粥裡还加了桂圆、红枣,最意外的是竟然还有甜品,紫米煳,这是我的最爱啊,真是感恩啊。对于出家人来说,吃东西只是为了支持修行的色身,食物无好坏之分。

     

      饭后,分饭的比丘尼给每人碗中倒了一点开水,坐在我旁边的同伴,带着莫名其妙的表情望瞭望其他人,还是忍不住用手肘碰了碰我,悄声的问我这是为何呢。我告诉她,用开水把残留的饭菜涮乾淨,然后将水喝掉,要对得起十方居士的供养。用餐完毕,比丘尼师父们还要细心地用小刷和清水将自己的钵和碗洗淨,擦乾,然后用小毛巾盖起来放到抽屉裡。她们嫺熟的动作、专心的表情,和我们这群心怀各种妄念的世俗之人,恰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回忆起在普寿寺的过堂饭,使我记忆犹新的就是吃斋前后十几分钟的唱经,几百个比丘尼双手合十,秀目微闭,坐得整整齐齐。一个师父先领唱,音质的嘹亮纯淨如同天籁中传来。看着一张张清秀虔诚的脸,虽然剃度了,但气度雍容。 我们都是一群从红尘中偶然闯入佛门淨地的凡人,带着种种杂念和无法捨弃的欲望。不过这一刻,众人的心灵似乎都被佛门的清淨、庄严所感化,大家都以虔诚地感知着这份难得的安宁。

     

      …下期待续

     

  • Default
  •  

      关键词: 五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