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的孝道观

 

发布: 2010-01-01 08:01:00   作者:    来源: 张善相   

 

  中国传统文化对孝道非常重视,而孝经是儒家阐明孝道的主要典籍,它在歷史上流传很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甚为深远。歷来圣贤多以行孝道而负盛名,如虞舜之孝感动天,文王之孝德垂后,曾子之嚙指痛心,仲由之百里负米等皆是篤行孝道的最佳典范。我们都听过「百行以孝为先」。对父母行孝道是天经地义,我们能长大成人,是由父母的养育提携,所以对父母应当存有恭敬孝顺之心。要做到孝养、孝敬、孝顺,才能称得上是尽孝。

 

  虽然生活在像加拿大这样的福利国家,政府会给予老人家提供一些福利金,但是用来解决所有生活之基本需求是不够的。为了侍奉父母,子女应积极从事正当的工作,负起家庭的经济责任,供养一切生活所需的物资,不令其缺少;除了供养父母外,对父母要有恭敬心、孝顺心,不令父母忧心,时时怀著知恩、感恩、报恩的心,不忘父母恩德。如此供养父母,自能產生无量的福报与功德。

 

父母是恩田

 

  佛教对孝道讲得很详细。经典中有说:「父母是一个大恩田,供养父母有无量的福报,若能以恭敬心奉养父母,必能增长福慧。」《父母恩重难报经》叙述母亲对子女的十项恩德:「怀胎守护恩、临產受苦恩、生子忘忧恩、咽苦吐甘恩、迴乾就湿恩、哺乳养育恩、洗濯不净恩、远行忆念恩、深加体恤恩、究竟怜悯恩。」从出生到成人,父母对子女都是百般呵护,不仅担心孩子会著凉、著暑、或是生病、或是掛虑孩子会遭受挫折、或是生活会不快乐,总是尽一切所能,给孩子无微不至的照料。每个父母都为子女付出了无数的精神和心血,为人子女者,应当知恩、感恩、报恩,才可报答父母的养育恩典。

 

  观无量寿佛经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眾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净业三福田的第一条便是「孝养父母」,父母就是「恩田」,孝养父母的人一定有福。所以佛法是非常重视孝道,从孝道的根本去修就可做到圆满成佛。

 

圆满大孝

 

  莲池大师在《淄门崇行录‧孝亲之行第四》中有赞曰:「生养死葬,小孝也!生俾底豫,死俾流芳,大孝也;生导其正信,死荐其灵神,大孝之大孝也。」孝道从佛教的观点来看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对父母尽孝养之道来说,使父母在日常生活中有适当的照顾,没有衣食住行的忧虑,满足父母在物质上的基本需求。第二个层次是本身能够立言、立德、立功,来光宗耀祖,使父母觉得有了自己的子女而荣耀,常常表现对父母尊敬和爱护,使父母在精神方面获得快乐。第三个层次是对学佛的最终目标来说,使自己、父母、祖先彻底离开六道轮迴。《佛说孝子经》说:「恩重於亲乳哺之养无量之惠。若不能以三尊之至化其亲者。虽为孝养犹为不孝。」所以如能使父母闻法得戒,修习三昧,成就无上菩提,最后获得解脱,脱离生死轮迴的痛苦,这才是对父母恩的彻底报答,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大孝」。

 

佛陀行孝道

 

  佛陀是非常讲孝道的,在佛陀快要涅槃之前,特别来到忉利天为母亲说法,以报慈母摩耶夫人生育之恩,摩耶夫人因此而证得须陀洹果。佛陀成佛以后,他就立刻想到要度他的父亲净饭王,唯恐父王对佛法不能立刻接受,特别派了优婆离尊者到王宫,在虚空中腾身,显现种种神通;天龙八部示现种种庄严供养,使父亲安心皈依三宝。净饭王临终时佛陀为他说法,使他安心往生净土。净饭王去世后,佛陀为报父恩,还亲自回来举办丧礼,佛陀一定要亲自为父亲入殮,他和儿子及堂弟等四人将父亲的棺木抬到灵山上火葬。佛陀为了报答父母恩,在多生多世的因地菩萨行中精勤修道,终能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广为一切有情宣说甚深微妙佛法,圆满了累世父母的愿望。

 

佛经的孝道故事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了很多与孝道有关的道理和故事:如《佛说盂兰盆经》、《佛说父母恩难报经》、《佛说孝子经》、《佛说睒子经》、《佛说报恩奉盆经》、《方便佛报恩经》、《地藏菩萨本愿经》、《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父母恩重难报经》等。以下选了一些比较常听到的故事供大家参阅:

 

˙光目女立愿度一切眾生

 

  《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在清净莲华目如来的时代,有一位女子名叫光目。她福慧双修而且很孝顺。母亲去世后,光目供养了一位罗汉尊者,希望把供养的功德迴向给亡母,她问尊者她亡母的去处,尊者告诉光目说因妳母亲杀业很重,现正於地狱中受苦。光目非常伤心,由於爱母心切,恳请尊者找出救母的方法,尊者指示光目要虔心供养清净莲华目如来。因诚心所感,其母亲不久脱离了地狱恶报,后投生为家中奴婢的孩子。由於供养的功德与佛力的加持,光目的母亲出生三日后便能说话,还告诉光目地狱的种种苦楚,及因过去的杀业尚未消完,会在十三年后重返地狱受苦。光目听到后,哀慟不已,当下发了无上菩提心,立下广大宏愿:「若母亲能永远脱离恶道及贫困的果报,我愿意在未来的亿万劫中,度尽一切於恶道受苦的眾生,待所有眾生成佛后,我方成正觉。」光目以其广大的慈悲愿力,终能使母亲脱离恶道,清净莲华目如来更为光目的母亲授记未来当得成佛,并将广度一切眾生。佛陀说:「尔时罗汉福度光目者,即无尽意菩萨是。光目母者,即解脱菩萨是,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目犍连救母

 

  《佛说盂兰盆经》记载有关目犍连行孝道的故事:目犍连尊者是佛陀十大弟子之一,以神通最为第一,他看到自己的母亲堕落恶鬼道,受极大苦楚,非常难过,亲自以饭菜供养母亲,但由於业力的关係,饭菜还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只好回来求佛陀帮忙。佛陀说你非常有孝心,但是对於做了恶业的人,就算自己儿子是神通第一,也是没有办法的,自己做的罪业是要自己去受。因此佛陀只好教目犍连尊者举行盂兰盆会,广修一切供养,借重其他出家人之福德业力,方可由诚心懺悔中而得解脱。尊者按佛陀指点,於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日以盆钵盛载各种百味饮食、香油锭烛供奉四方眾僧,眾僧以其功德法力,将大目犍连之母亲解救出饿鬼道的苦海。

 

  中国的盂兰盆会创始於梁武帝。传说梁武帝深夜梦见皇后郗氏,因郗氏生前喜欢争宠,性情恶毒,忌妒瞋心太重,所以死后堕入大蟒蛇畜生道,梁武帝因不忍爱妃死后受苦,恳请当时高僧宝誌公禪师,制定《梁皇宝懺》来超荐郗氏,在设坛礼懺法会结束后,人们看见郗氏对梁武帝说:「承蒙佛法力量的救拔,我已脱蟒蛇身,即将往生忉利天。」可见依梁皇宝懺虔诚恭敬地礼懺,并真诚地反省过往,不生瞋恨忌妒心,一定可以将过往业障消除。

 

˙睒子孝感动天

 

  《佛说睒子经》记载在过去无数劫前有一位慈慧菩萨,他以愿力使自己往生后成为两目皆盲夫妻的儿子,取名为睒,他奉侍盲父母无微不至,有一次带父母入深山求无上佛道。盲父母口渴想要饮水,当时睒子披鹿皮衣提瓶去溪边取水,被迦夷国王误以为鹿,以毒箭射中了他。睒子受了重伤,奄奄一息。但当时他最担心的不是自己,而是死后盲父母将无人照顾。国王找到了盲父母,带他们来到睒子的身边,他们抱起睒子,仰天呼言:「若睒至孝天地所知,箭当拔出,毒痛当除,睒应更生。」释梵天王闻言为之感动,从天上相救,使睒子復生,父母听到睒子復生也两目皆开,飞鸟走兽皆发出欢乐之音。佛告阿难:「诸来会者。宿命睒者吾身是耶。盲父者阅头檀王是。盲母者今王夫人摩耶是也。迦夷国王者阿难是。天帝释者弥勒佛是。佛告阿难。吾前世时为子仁孝。为君慈育。为民奉敬。自致得成为三界尊。」

 

˙身体血肉供养父母

 

  《大方便佛报恩经》记载在过去阿僧祇劫有一位波罗奈国王,号曰罗闍王,被奸臣罗睺追杀,并杀了其中两个儿子。第三子须闍提亦将被逼杀。国王遂携夫人及太子仓猝逃往邻国,但因误入歧途,粮食已尽,追兵将至,意欲食妻求生之际,太子恳求父王寧割己身。三人继续前行,将到邻国边境,太子身肉已尽而倒卧路傍,父抵达邻国,邻国国王闻后大为感动,立刻派兵保护罗闍王復国。回途中遇见太子,太子身体復原端正无恙,方知其孝德感动帝释,默默加持并使罗闍王復国,回国后立太子为王。佛告阿难言:「尔时父王者,今现我父净饭王是;尔时母者,今现我母摩耶夫人是;尔时须闍提太子者,今则我释迦如来是。」佛陀藉此因缘为大眾开示道:「菩萨如是为一切眾生故。难行苦行孝养父母。身体血肉供养父母。其事如是。」

 

˙婆罗门女救母

 

  《地藏菩萨本愿经》记载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女在往昔修行经过很久的时间,种植了极深厚的善根。可是她的母亲,不信正法,轻慢三宝。婆罗门女广泛施设种种方便法门,来劝令她母亲起正知正见,但没有完全成功,她母亲死后入无间地狱。婆罗门女悲痛不已,为挽救其母变卖一切财產,以最上等的供具来供养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在极度悲伤之际,忽然间听到声音说:「泣者圣女。勿至悲哀。我今示汝母之去处。…见汝忆母。倍於常情眾生之分。故来告示。」婆罗门女回家端坐一天后梦中看到鬼王无毒,鬼王解释地狱的种种无边苦楚。告诉她由於她孝顺母亲及把所有的财產变卖来设斋修福,她母亲不但在三天前已经生天,同时无间大地狱里的罪人,也在那一天全都得到孝行救亲施福的恩泽而生天。婆罗门女从梦中醒来,立刻在觉华定自在王如来的佛像前发大宏愿说:「我今尽未来际不可计劫。为是罪苦六道眾生。广设方便。尽令解脱。」佛告诉文殊师利菩萨说:「时鬼王无毒者。当今财首菩萨是。婆罗门女者。即地藏菩萨是。」

 

结语

 

  以上孝道的故事把天都感动了,父母对我们有教养之恩,若能以恭敬心奉养父母,必能增长无边福慧。除了物质上的供养外,法供养更为重要,时时刻刻依著佛法的道理去实践,把所有的功德迴向父母,这就是最大的供养。《大乘本生心地观经》说:「当知父母恩最深,诸佛圣贤咸报德。若人至心供养佛,復有精勤修孝养。如是二人福无异,三世受报亦无穷。」佛教对孝道有进一步的看法,孝不只局限於自己的父母而言,也是对一切眾生而言,将孝敬的德行,发挥到一切眾生的身上。《梵网经》说:「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子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眾生皆是我父母。」所以要恆顺一切眾生,对一切眾生不可轻视,要完全以真诚敬重的心来对待一切眾生。我们要将诵经、持咒、修行的功德迴向给所有的父母,不但令现在的父母能够消除业障、增长福慧、发菩提心,还使过去的父母都能超生善道,往生净土, 功德无量。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