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清凉地──五台山(二)

 

发布: 2010-01-01 08:01:00   作者:    来源: 赵仁瑞   

 

  • Default
  •  

      出了宾馆大门往山上开,远远看见地势开阔,人群涌动,香烟繚绕,想必这就是五爷庙了。因为是三月,时间尚早,没有想像中那麼拥挤,可以好好参观一下。步入寺内,苍松掩映,有五爷殿,客堂,礼品部和供人点香的大香炉,大家轮流点香,上香,绕过香炉。吸引眼球的是五爷殿门口上方悬掛著「广济龙王菩萨」和各色各样「有求必应」、「五爷最灵」等字样的牌匾,门口已经有一群等候入殿的香客,我也凑热闹的加入其中。门口写著「禁止带香入殿」,等了片刻,门突然打开了,大家推推挤挤的踏入殿内,生怕自己被落下了。殿里光线昏暗,我被挤到一个拜垫前跪了下来,定眼一看,殿内有五爷的两尊座像,一尊木雕、一尊铜铸,神态严肃安然。五爷身后依次供奉著龙父龙母,大龙王、二、三、四龙王;原来,「五爷」不是指杨家将里的「杨五郎」,其实就是五个「龙王爷」,听说是文殊菩萨的化身,很灵验的。和五爷殿遥相呼应的竟然是一个戏臺子,据说这五个「龙王爷」最爱听戏,所以人们就在对面搭了臺子每天给「五爷」唱戏。还愿的最好形式也是唱戏,在戏开始前就报幕说,这场戏是什麼人出钱为还什麼愿给「五爷」唱的,所以这戏就不断的唱下去了。走出五爷庙的时候,正好看见一个戏班子,化好了妆,拿著配饰下车,这是给五爷唱戏来了,这个特殊形式可是其他寺院没有的,这时候我恍然大悟,知道此庙与佛教传统寺院确实不同,也明白了达义师父的意思。不管怎样,有人愿望成真是好事,能遵守诺言来还愿更是好事,希望所有的人都心想事成。

     

      从五爷庙返回宾馆和师父会合,七点鐘準时向五台山现存最古老,最大的寺庙──显通寺出发。显通寺与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同为我国创建最早的庙宇,始建於东汉永平年间,现在的建筑主要是明清时所修建的。步入寺内,首先触目的就是那高大挺拔的松柏。大殿前的朱红柱子散发著悠然的光,松柏下香烟繚绕,使显通寺的清晨显得如此朦朧而飘渺。在显通寺迎接我们的是该寺的知客师,师父和他互相问候后,就带领我们去了大雄宝殿。一进大殿就给人一种气势磅礴的感觉,这里的建筑规模宏大,真有点皇宫的气派。我们随同师父的礼佛之路正式开始了,每逢踏入大殿,师父都会耐心的告诉大家一字站好,带著虔诚的心礼佛三拜,有人跪在拜垫上,有人跪在冰冷的地面上,心却是一样的清净和真诚。接著又到了大文殊殿,正中供奉的是文殊师利菩萨坐像,殿内面积不大,举架颇高,四周是青石雕刻的墙壁,顶部彩色雕花,映衬著文殊师利菩萨像格外庄严。一早就听过显通寺内的无量殿最具特色,今日终於见到庐山真面目,它是全部用砖砌成的仿木结构建筑,整个建筑物没用一根樑,所以又有「无樑殿」的说法,不禁感叹我国古代匠人的高超技术,真是不同凡响。显通寺除了最早,最大之外,还有一个不同於其他寺院的特点,就是院落与院落之间没有用门相连,而是有青石路直通的,给人一种视野开阔的感觉,不也充分体现了佛教文化的圆融无碍麼?据说显通寺是五台山寺院的活动中心,也是五台山的第一座寺院。

     

      塔院寺,人们进入台怀镇,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宏伟的大白塔,而这大白塔就坐落於塔院寺。大白塔於五台山,犹如CN TOWER於多伦多、自由女神於纽约、天安门於北京。青山翠谷、蓝天白云之下,层叠错落的伽蓝梵宇之中,大白塔卓尔不群的形象已成为一个符号,一种象徵,非常引人注目,被人们看作是五台山标誌性建筑。塔高约六十米,砖石结构、线条流畅、通身洁白,塔顶上悬有两百多个铜铃,微风吹过,声音清脆悦耳,弥漫著尼泊尔式风情,是一座喇嘛式塔。据史书记载,塔院寺内高耸入云的尼泊尔式大白塔是建於元大德五年(1301年),係尼泊尔匠师阿尼哥所设计建造。相传释迦牟尼佛火化后的舍利子被皈依佛门的印度阿育王供奉在八万四千座塔内。它分佈在大千世界,中国有十九座,五台山台怀镇慈寿塔为八万四千座中的一座,明永乐五年(1407年)修塔时,将慈寿塔藏在大白塔的腹内,所以大白塔也被称为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又叫大慈延寿宝塔。五台山眾多佛塔中,塔院寺大白塔最为著名,其他诸塔犹如眾星拱月一般簇拥著它,可见它独特的地位。想想这塔院寺可是此行的重点啊!早就听闻大白塔和文殊发塔非常神秘,终於有机会一探究竟了。我们刚刚踏进寺院,就得到了该寺院照见法师的热情接待。他亲自带领我们参观了大慈延寿宝殿,奇怪的是,这样的殿,在其他寺院裡应称大雄宝殿,而这裡掛的匾额却为「大慈延寿宝殿」。听法师讲解,这样是为了和大慈延寿宝塔即大白塔一致,成为一体。殿内供奉华严三圣,中间为释迦牟尼佛,两侧为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及十八罗汉。该殿是塔院寺僧人烧香点灯,念佛诵经,举行佛事活动的重要场所。

     

  • Default
  •  

      来到大白塔,当然少不了重要的内容──手转一圈法轮。在大白塔底基的围廊裡置放著喇嘛寺庙内祈祷、诵经所不可缺少的法器── 一百二十个法轮,它又被称为转经筒。法轮呈圆桶形,转动自如,在每一个法轮上都有「唵嘛呢叭咪吽」六个梵文字,这叫做「六字真言」,也被称为「六字大明咒」。据经记载:「若此六字大明咒,著於身,触於手,藏於家,或书於门,即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所以凡到五台山塔院寺大白塔瞻礼的游客,都会挨个地用手转法轮转经筒,因为每右转一圈法轮就等於「六字真言」已触於手,这样就可以获得平安、如意、吉祥。这些转经筒看起来很大,是黄铜做的,敦厚结实,已经被摸得熠熠发亮。在法师的带领下,我们十几个人一个接著一个的加入了转经筒的队伍,也想通过转转经筒,表达各自对家人、对自己、对事业一份虔诚的期盼。转经筒很大,摸完这一百二十个转经筒正好是一圈,真是要费点气力。可惜我的力气太小了,用手摸根本就动不了,只有用手推了,不一会就推得手掌发热,手臂酸麻,可是我依然努力地转动它们。我很喜欢随著法轮转动的感觉,在转经筒间,我没有祈求什麼,但是和师父还有虔诚的信徒共同转经却让我体验到前所未有的心灵安寧。望著这一排排的经筒一同的旋转,我有种进入时光隧道的错觉。轮迴,轮迴,这就是轮迴的根源。古德有云:情不重不堕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我想这一百二十个法轮,如果每天不停的转动,那麼善念的力量就能传播到整个法界了。

     

  • Default
  •  

      转法轮结束后,照见法师又带领我们来到大白塔的东面,文殊发塔,因塔的形状和大白塔相仿,又称小白塔。外抹白灰,通体白净,形状类似宝葫芦,虽然没有大白塔高,也没那样雄伟,但有关文殊发塔的神话故事却给它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吸引著来自四面八方虔诚的信徒来这裡朝拜。一早就听师父讲过文殊菩萨为宣扬佛道平等,化身乞妇讨食的故事,却不知道正是文殊发塔名字的来由。传说中,这裡每年春暖花开时要举办「无遮斋」法会,远近僧尼,老幼贵贱,都可以讨到一碗粥喝。有一年,无遮会期间,来了一位中年妇女,一手抱一个孩子,一手拉一个孩子,后面还跟著一条狗。衣衫襤褸,形容枯槁。她对施斋和尚说:我身无分文,剪一綹头髮施捨如何。和尚不允。她又说:人之毛髮,是血肉长成,比金银宝贵呀!和尚看到后面还有一位贵妇,随口说:收下吧。打了三碗粥给贫妇。不想她却不依不饶说:再供一份吧,我腹内还有胎儿呢!和尚听后不悦,说:没出生的不算数。但禁不住哀求,又得一碗粥。谁知贫妇还要讨一碗果腹。和尚大怒,训斥说:贪得无厌,不捨布施,多求斋供。贫妇不急不恼,口吟四句偈语:苦瓜连根苦,甜瓜彻蒂甜,是吾超三界,却被阿师嫌。说罢跃身腾空,贫妇化为文殊菩萨像,婴儿和小孩变成二天童子,狗也变成了绿毛狮子,飘然而去。眾人大骇,和尚暗自思忖。文殊显其真容又说:眾生学平等,心随万镜波,百骸俱捨尽,其如憎爱何?和尚愧疚难当,心不见诚,行不见洁,爱不分明,如何修成大德。他发愿筑发塔一座,将文殊菩萨捨下的头髮埋藏於塔内,保存至今。因缘善恶的故事比比皆是,但为德之至,为善之极,却不是普通人能做到的。

     

      在佛教中,文殊菩萨在眾多菩萨中位於第一,司智慧。在发塔前,看到最多的依然是三步一跪,五步一拜的信徒们。身披红色袈裟的喇嘛双手合十,口中念念有词,匍匐行等身拜,满脸的虔诚与敬畏。我心裡禁不住期许,我们对佛及大自然多一份尊重,世界就多一份祥和笑容。

     

      当离开塔院寺时,回首望这巍峨的大白塔,不由得感叹万千。在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的古代,我们勤劳勇敢的先辈们就能有这样的大智慧和高超的技术,用数以亿计的砖石瓦块叠起了这六十多米高的大白塔。多少年来的漫长岁月,大白塔经过了风雨的侵袭和考验,迄今仍完好地屹立在这裡。在中国喇嘛式砖塔中,被公认为是明代传神之代表作,被誉为「清凉第一圣境」。它不愧是我国古代建塔史上的一项奇蹟。

     

      …下期待续